(我看Intel杯嵌入式设计大赛(二))—— 竞赛 为选手打开眼界之窗
更多内容:
【我看Intel杯嵌入式设计大赛(三)】-- 比赛落幕行未止,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果说大赛为选手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其实也同样为选手们打开了一扇眼界之窗。
这个"眼界"可以说是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包括对自己的历练,对技术更高屋建瓴的认知,还包括对自己的责任的明确。
比赛对于选手们的历练,可以体现在采访之中。
这些二十出头的选手们,在参加比赛之前,除了教室,大部分时间都埋首于实验室。处于这个阶段的大学生,都会有一些青涩,有一些想捕捉到一些校门外的社会的能见度的迫切。整个颁奖活动中,选手们一直在闪光灯的围追之下,四面媒体八方来宾都围绕着这些"明星"们。但是可以看出他们面对各路人马,待人接物姿态都很大方练达。当记者问道,用LINUX来做会不会因为难于Win系统,而加到一些难度分数。他们妥帖的说:我们用Linux,绝不是为了加分,而是因为便于程序的裁剪。被问及带队老师的作用,选手回答说在方案上有一些引导。当记者追问在技术上带队老师起什么样的作用时,选手绕开敏感地带,提纲挈领的说:整个竞赛中带队老师的作用很大,但是东西肯定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显然,这个竞赛对于他们的历练都是多方面的。经过了答辩的千锤百炼,回答媒体的问题时,选手们都能驾轻就熟。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006年大赛捧杯的西南交大队,被英特尔公司邀请到美国参观访问。并将游记发表在新浪科技上。有句古诗形容新科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图1:06年捧得"英特尔杯"西南交大参赛队选手肖轶翔在英特尔总部门前
图2:与Intel员工交流、互动。
肖轶翔在游记中谈到了他对科技导向的新领悟"我们发展科技是为了什么呢?我想不应该是为科技本身,而是为了人类的需求。以人为本,我想这是Intel 能树立起强大的企业文化的关键。Intel 一直倡导,我们不能让用户去适应科技,而是让科技支持用户。那当我们了解了人类需要的时候再去讨论科技的导向就不再重要了。因为它已经给予我们的需求了。"
他们感觉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
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探索之路
08年华中科技大学共有四个参赛队,其中一个获得三等奖的参赛队选手,认为自己参加"Intel杯"的收获,是"解除了技术之路上的羁绊"。跟所有热衷于钻研技术的同学一样,他"在很早之前,就学习了单片机,学习了FPGA ,学习了linux,学习了ARM,学习了图象处理算法,一直在试图从更高的层面来掌握这些技术。但是,却感觉到一些羁绊的存在。在完成参赛作品的过程中,我对那种羁绊的感觉越来越明显。终于,比赛结束,我也明白了那是什么羁绊。"
对于这种羁绊,他描述道"一味地跟风学技术,我们却很少思考这些技术背后隐藏的意义。技术只是工具,我们忽视了这些工具存在的真正意义。技术是学不完的,因为技术是人创造的,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因而技术也是无穷的。"他觉得学习工科难免会犯一些目光短浅的毛病,过度着迷于时髦技术。在比赛结束后,他决定调整状态,"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探索之路"。
图3:08年捧得"英特尔杯"的华南理工参赛队选手周贵斌在颁奖大会上发表获奖感言。
接下来会有一场值得期待的"英特尔之旅"等着他。
英特尔杯 人才培养 访问Intel Stanford 相关文章:
- 直击08英特尔杯大学生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颁奖典礼(09-29)
- (我看Intel杯嵌入式设计大赛)——“选秀”为选手打开机会之门(10-04)
- 这群搞云计算的大三学生,英特尔都给跪了(10-16)
- 依托经验,华清远见为国家嵌入式方向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保驾护航(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