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英特尔MID的理想与现实

英特尔MID的理想与现实

时间:08-12 来源: 点击:
2007年4月,Intel首次向业界推出了其最新处理器芯片ATOM,并提出了基于该芯片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产品概念。在随后至今的一段时间内,Intel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进行MID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显然,Intel大力推广MID产品,是为进一步扩大其处理器产品销售。这些年,Intel也一直在处理器市场上书写传奇,从180nm、135nm到90nm、65nm、45nm甚至32nm、18nm;从单核到双核、四核乃至多核,Intel通过不断创新使得其处理器性能得到提高、工艺得到改善,并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同时也不断推动着整个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工艺物理极限的接近以及处理器芯片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市场对传统PC需求的日渐饱和以及因此带来的处理器芯片市场增长放缓、利润趋薄,Intel在处理器产品上面临的挑战开始逐步升级。Intel处理器的业务转型、新兴市场挖掘迫在眉睫。


  如果说产品性能和工艺的提高是Intel处理器业务的纵向提升,那么近几年,Intel UMPC、Desktop、Classmate PC以及MID等一系列产品和概念的提出则可以看成是Intel在处理器业务上的横向探索:通过不断挖掘细分市场需求,Intel正试图从终端产品的具体性形态入手,开发与终端产品匹配的处理器芯片,从而丰富其产品线,进而实现以终端产品销售增长推动其处理器产品市场增长的目标。


  作为Intel新兴市场挖掘的最新武器,MID自然被寄予厚望。然而面对市场对UMPC、Classmate PC等已经上市产品的平淡甚至冷淡反应,MID也因此肩负了更加重大的责任和意义:若能取得如期的市场效果,MID将真正成为Intel处理器产品横向发展的重要突破,Intel处理器业务也将在新的坐标维度上得到真正拓展,产业界亦将继续在Intel的引领下向前发展。在这一点上,与其将MID看成是一个新产品,倒不如说它是Intel处理器业务转型理想的新尝试。


  然而,MID产品的现实状况究竟如何?它是否能真正不负Intel所望?


  从产品本身来看,MID强调的是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应用,这也因此对无线互联网环境提出较高要求,然而全球特别是我国无线互联网建设的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截至2007年底我国WiFi热点数不足一万个;GPRS带宽的限制制约了它的互联网体验;而实现移动互联网体验最佳的网络接入方式Wimax在近期内还很难实现规模化应用。此外,MID便携性对Atom芯片能耗的挑战还在继续:目前MID样机待机时间不足6小时,与智能手机等便携设备还相距甚远。而软件兼容、网络内容提供等方面的完善仍需时日:出于成本考虑,未来大多数MID将采取Linux等开源操作系统,而Linux下配套应用软件及网络内容提供的开发还需时间。如此,产品软硬件性能突破及应用环境改善成为MID发展需要跨越的第一道门槛。

  Intel生态链一直是Intel产品推广的重要保障,然而,不容忽略的是,直到MID提出近两年的今天,曾积极表示进行基于Intel Atom MID开发的联想、三星、华硕、方正等PC厂商和华旗等消费电子厂商中,仅华旗在今年7月进行MID新品发布,且目前尚未进行批量生产和上市销售,之前热情较高的联想却一直没有动静。原因何在?不难理解,对于以华旗为代表消费电子厂商,在MP3/MP4市场日渐衰退、GPS尚处混战的今天,任意一种新产品都是机会,MID刚好是任意之一。而作为MID推广主力军,PC阵营的行为也合乎情理--MID与笔记本市场中最近兴起的小尺寸、便携式笔记本等产品在功能、特点和消费者定位上具有较大重合,它的出现将可能分流该类PC产品市场,因此在短期内依靠MID不仅不能扩大市场,反而还将使得相关PC厂商研发和运营成本的增加,得不偿失或许成为PC厂商的重要顾虑,而这样的顾虑直接导致了众多PC厂商对MID产品市场的浓重观望情绪。MID产品推广在产业链上游遭遇困境。


  与此同时,威盛、Nvidia以及ARM阵营厂商等各路力量都已开始对MID进行战略关注,并正积极优化各自芯片产品以更符合MID产品应用和发展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时间是金钱的等式仍然成立,Intel阵营MID产品如不能尽快取得突破,Intel自身及产业链上合作企业所作的前期推广和付出也将付诸东流。


  是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从来都不是平坦大道,在突破现实障碍的途中,不仅需要巨大的投入,更需要敢于追求理想的勇气。可以预见,Intel MID的发展还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产品最终是否成功还有待市场检验,但Intel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为之付出的努力值得尊敬。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