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瓴盛或沦为高通代理人,与展讯之间的博弈不简单

瓴盛或沦为高通代理人,与展讯之间的博弈不简单

时间:05-05 来源:铁流 点击:

日前,根据展讯CEO李力游介绍,展讯的自主设计的CPU内核已经在两个星期前基本完成。已经实现了在四核Cortex-A7的面积下,实现六核的设计。展讯成功研发出自主CPU核,既体现出了展讯的技术实力,也是一个信号,展讯将扩展中高端手机芯片市场,与高通开展竞争。将本次展讯成功开发出自主CPU核与之前高通与大唐联芯合资事件联系起来,一些事件细节就值得玩味了。

高通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在于称霸手机芯片市场

目前,高通牢牢把持着中高端手机芯片市场,但在中低端手机芯片市场,却遭遇中国联发科和展讯的冲击--在2015年,高通的市场份额为52%,在2016年则降至42%。而根据2016财年的第一、二、三季度数据显示,高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下滑19%、19%和12%,其中芯片销售收入分别下滑22%、23%和16%。

在这种情况下,高通要想扭转态势,回击联发科和展讯,最佳的做法就是围魏救赵,冲击联发科和展讯赖以起家的中低端芯片市场和低端芯片市场,实现高中低市场通吃。而且一旦实现高中低端手机芯片市场通吃的做法,高通是否会像过去那样,凭借垄断地位赚钱超额利润依旧是未知数。

同时,选择大唐联芯对高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由于高通在低端芯片市场玩价格战,势必会影响到高通的品牌形象和股价,这对高通的管理层来说是无法接受的--毕竟高通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要为大股东负责。

而大唐联芯的国企背景对高通而言有诸多有利之处,比如通过与国有资本合资,降低高通在中国的政治风险。此外,大唐联芯的国字号背景可以使其获得很多体制外企业所享受不到的待遇--在2012年初,联芯就累计获得了38项政府补助项目,涉及资金4.4亿元。要知道,主攻低端芯片,打的是价格战,如果将中国国企、国有资本拉进同一个战壕,不仅可以通过获得政府补贴弥补亏空,还能通过绑架国资、国有资本,进而绑架政策,这对于高通争夺低端芯片市场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合资公司仅仅是高通的代理人

成立合资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境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引进国外技术,提升本土技术",必须实现产品研发、产品制造、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本土化。成立合资公司,充其量只是实现了品牌本土化,由于产品的研发由国外公司完成,研发人员也大多是国外工程师。因此,即便合资公司由中资控股,也无法改变国外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实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与境外科技公司合资的企业有很多,但真正能通过合资实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企业却很少,绝大部分合资公司沦为境外公司在中国的代理人,不少合资中还出现巨额投资打水漂的情况,不仅耽误了产业发展,还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国有资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与麦道合资,使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在市场换技术中沉沦。

就IC设计来说,某地国资委与VIA合资成立兆芯已有5年了,但其设计的CPU基本上是VIA的马甲,连内核由美国半人马公司设计。考虑到宏芯的CP1是IBM Power8的马甲。澜起津逮CPU其实就是Intel的X86内核+一个可重构计算处理器。海光也是以AMD的Zen为基础做SoC设计。

加上大唐联芯在去年把手机芯片研发团队已经解散了,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技术团队的情况下,合资公司想要实现技术吸收消化再创新根本是痴人说梦。瓴盛科技极有可能会重复上述合资/合作公司的套路,将高通的低端芯片包装一下变成所谓"国产低端手机芯片",然后在将手机芯片销售出去。

建广资本的做法值得商榷
建广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建广之所以会参与合资,很可能是因为在2016年高通宣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而建广在2015年和2016年先后收购了恩智浦半导体的某些产品线,但这些产品线的生产,严重依赖恩智浦半导体在欧洲的工厂--一些人曾经想用境内的制造工艺把恩智浦转移到境内代工,但始终没能成功。因此,建广本次参与合资,不排除拉近与高通关系的目的。

但这样一来,虽然有可能与高通维持比较密切的联系,并在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后,存在凭借这层关系将恩智浦的一些技术转移到国内的可能性。不过要明确一点,建广是国资,国有资本在是否合适做这种交易,以损害中国本土手机芯片企业的利益为代价,引狼入室以维系和高通的关系是值得探究的一个话题。

实际上,紫光展讯和联芯、建广还有一个双赢的出路:
首先,展讯以一定溢价收购联芯,这样可以帮助大唐电信保住账面资产,不仅可以摆脱皇协军的嫌疑,还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然后,建广如果可以入股展讯,这样实现国有资本扶持国内企业,有助于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最后,紫光、建广可以联手和高通/恩智浦谈,通过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