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智能电网建设路在何方

智能电网建设路在何方

时间:07-18 来源:中证网 点击:

国家电网披露,"十二五"期间将逐步建成"三华"特高压骨干电网,这也将成为我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强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使得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从一开始就与特高压建设相伴相生。相比较更强调配电网建设的西方智能电网概念,我国智能电网对输电网的偏重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各方对于智能电网的解读和期待有不同的声音。我们认为,中外国情不能简单对比,不管是借助建设智能电网之机"补课"输电线路,还是对配电网的建设和对配电端适当放开的建议,都要基于我们的电网和电力发展现状。因为目的是相同的--使我们的智能电网能够达到"鼓励清洁能源、助力节能减排"的题中应有之意。

概念差异--智能电网概念存争议

对于智能电网的概念,不仅国内尚未有权威定论,在国外也因国情不同而各有解释,不过西方国家对概念理解的相似点在于,基本都强调提高配电端的使用效率。

例如,欧盟2005年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为"一个实现发配电设施灵活和智能化控制的愿景";美国2001年提出,智能电网是基于保证电力供应,提升电网的输配电和使用效率,从而减少拉闸限电而对电网进行升级改造。

据了解,美国提出发展智能电网除了刺激经济、占据产业制高点之外,还包括升级落后的电网设备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欧洲提出发展智能电网主要是以环保为出发点,强调更高比例地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

我国对智能电网也有"个性"理解。国家电网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这意味着,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被纳入智能电网建设范畴中。

有专家表示,特高压线路单纯解决输电问题,在国网提出智能电网概念之前就已经着手建设,因此不宜再纳入智能电网建设范畴。

对此,国家电网有关人士表示,特高压线路建设主要为解决能源大容量、长距离输送的问题,我国能源分布与负荷中心天然逆向分布决定了建设特高压线路的必要性,拥有特高压线路基础的智能电网更有助于能源的跨区安全输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支持智能电网建设应注重配电端。他认为,智能电网是具有多指标自趋优运行能力的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智能电力系统。这意味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角应该是低压系统,而不应该是高电压的大规模电力系统。

在卢强看来,智能电网的主要功能在于优化电力系统、降低电网损耗、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这都要求智能电网要在低压系统上下功夫。

建设重心差别--输电端与配电端之争

目前,国家电网牵头的智能电网建设偏重输电端。在电网建设方面,国家电网提出"一特四大"战略,即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而对于配电端的技术升级改造却缺乏相应规划。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建设智能电网的目的之一是优化能源结构,将能源消费重心从煤炭等化石能源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因此需要增强电网接纳清洁能源能力,而清洁能源分布广泛,集中在配电端,未来配电端的智能化建设需要提高重视力度。

然而,我国地方政府打造大型煤炭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等行为都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本比较薄弱的输电线路提出挑战,而欧洲等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源点都呈现分散分布,直接接入当地配电网。因此,能源分布状况不同造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存在的并网问题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别。

也有人士担忧,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将风电基地的大量风电通过特高压输送出去需要靠风火打捆的方式,需要搭配大量火电不说,风火打捆输送技术和储能技术都尚不成熟,因此全部指望特高压输电线路来输送可再生能源电量也很难成行。

韩晓平表示,关于智能电网究竟应该重视输电端还是配电端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能源建设究竟是朝向集中化、基地式方向还是分散化、分布式方向发展的矛盾。

清华大学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研究所教授柴建云表示,国家电网"一特四大"的建设思路一定程度上存在对配电网建设的忽视,尽管特高压线路建设有其必要性,但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并网一般都是接入110千伏以下电网,目前面临的难题在于调峰电源的不足,而这恰恰需要加强对配电网的建设力度。

专家普遍认为,只有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程度,才能真正让清洁能源获得发展空间,优化能源结构,让广大电力终端消费者受益。而在配电网的智能化方面,近年来南方电网的探索实践要更多一些。

南方电网权威人士透露,在配网智能化方面,南方电网重点在深圳、广州两地开展了以建立遥测(远程测量)、遥信(远程信号)、遥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