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华为徐小兴:IPv6从试验网到商用网

华为徐小兴:IPv6从试验网到商用网

时间:03-27 来源:网易科技 点击:
2009全球IPv6|0">IPv6新一代互联网高峰会议今天在北京继续举行,以下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网络市场总工徐小兴做主题为"IPv6从试验网到商用网"的演讲:

主持人:感谢张帅先生的精彩演讲,为我们详细解说了邻居发现的一些保护机制。

接下来的演讲嘉宾是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网络Marketing总工的徐小兴先生,他的题目是"IPv6从试验网到商用网",大家欢迎。

徐小兴:大家上午好,我是华为的徐小兴,我讲一下IPv6从试验网到商用网的一些想法和探索,跟大家做交流。

今天我讲的东西主要是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一起看看IPv6的商用网络部署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主要的因素。另外是商用部署的时候有哪些策略和方案。

这个图昨天参加过会议的话已经见过几次了,大家都看到了2011年IPv4的地址要没有了,要被分配完了。在IPv4耗尽变成了运营商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解决IPv4地址耗尽的有一些方案,包括地址买卖,私有地址转化的做法,但是我们认为这是不能解决地址耗尽的问题。过渡技术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从运营商现有的地址储备来说,可以开展短期的发展,但是移动的发展地址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另外随着3G的发展,移动地址需求也较大。所以,从IP的角度IPv6是解决地址不足的根本的办法,也成为了全球的共识。

但是从IPv6的部署来说,从开始提出IPv6到现在经过了很多年,但是运营商的部署机制一直是很缓慢的,这中间有很多的问题。我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有一些想法。首先我们认为运营商需要制订一个向IPv6演进的时间表,大家能统一行动。

再看看我们的网络架构,包括从终端接入到业务控制、网关到管理到核心业务整个大的范畴。从IPv6的演进来讲,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我们认为IPv4和IPv6会在很长时间内共存。从端到端的演进来看,运营商网络的各个层面会涉及到向IPv6演进的问题。比如说接入网、城域网、骨干网、业务终端和业务内容。

从目前的产业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终端和业务两端对的承受度比较差,中间的网络环节相对比较好。但是在IPv4和IPv6的互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终端和业务互通的问题现在是极大地限制了向IPv6商用部署的关键因素。

我们经过一些探索也提出一个建议,希望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说,运营商主导由政府来共同推动终端和业务向IPv6的迁移。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需要考虑一下,比如说像参照一下"家电下乡"的做法,我们需要有自己的规划。这样的过程当中,运营商要制定完善的规范,比如说终端需要满足什么样的详细的技术要求,通过准入测试,通过这样的具备IPv6 Ready的,可以满足运营商实际部署、商业部署的终端销售给最终用户。这样的话,在运营商向IPv6演进的过程当中,终端的问题会逐步地得到缓解。

再考虑整个端到端的网络向IPv6演进的时候,我们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因素需要重点考虑一下。比如说这些方面的因素包括用户因素、业务因素、网络因素,最后还有成本的因素。

比如说用户因素我们认为现网需要对用户,用户是不感知,是不希望看到我是IPv4还是IPv6的,只是关心我的业务体现怎么样,我的业务使用好就可以了,不关心我是用的IPv4地址还是IPv6地址。所以要求在商用部署的时候,对用户来讲是不感知。对IPv6来说一定不要影响到IPv4业务的访问。

举例来说如果我是宽带用户,运营商分了IPv6的地址,用IPv6访问的时候,我的业务受了影响我是不可接受的,必须要是原来IPv4的业务不可限制地能访问。但是,从运营商的角度我们需要引导用户向IPv6的迁移。这样的过程当中,互通的时候,考虑互通技术的时候,原来有NPT这是做双向的,有很多的问题。现在也在探讨这种互通的技术。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如果我们把用户这种IPv6用户访问IPv4能很好地做好,但是从IPv4向IPv6的访问,我们不一定需要做得特别好,然后通过这种引导,可以向用户逐渐地向IPv6去迁移。

另外,从业务角度去看,刚才说互动问题也是跟业务相关的,IPv6的终端一定要访问IPv4的业务,逐渐通过这种方式把原来IPv4的业务向IPv6进行迁移。另外,从整个的网络商用部署来说,刚才我们谈了技术,一会儿我们想在生物部署的时候,运营商建了IPv6的网络,IPv6也没有业务接上来,我们建网络是没有价值的。为什么我们要考虑建这样的网络,我需要给用户提供哪些业务,然后用户有哪些业务能进来,我们希望是从封闭型的业务入手。这样的话互通性要求不高,易于部署,而且也是可控的范围内。另外,从长期的共存来讲,IPv4和IPv6会达到10年以上的期限。

从网络的因素来看,我们认为网络也不是一步到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