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3G业务、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探讨

3G业务、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探讨

时间:02-28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众所周知,随着3G技术、设备的不断研究、开发、测试和试验,商业的3G网络建设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3G的商业化引入正面临着电信业务趋于饱和、电信运营业竞争激烈、且替代新技术(如WiMAX等)又层出不穷的时代。经过IT泡沫之后的人们开始对3G前景持有不同的看法。那么,3G对电信消费者到底带来什么样的业务和应用呢?运营商又将如何能够保证盈利呢?

一、3G业务本身的创新

  3G移动通信系统随着通信设备厂商大量的研发投入和生产、运营商的积极参与和试验网建设和测试,可以说技术已相对成熟。那么,目前制约3G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是运营牌照?是缺少资本投资?关键因素应该是3G网络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业务、服务和应用是什么?是否和现在的业务有差异?消费者是否愿意使用这些新业务并付费?

  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以提供基本话音通信功能为主要业务,随着2.5G/2.75G的建设和完善,近两年来逐步提供了一些移动数据业务。目前消费者可以享受和使用的移动通信业务,除了基本的话音服务外,非常成功并且给运营商和整个通信业带来良好效益的可以说是SMS(短信)业务。

  提到SMS业务,人们会不自觉地想起"移动梦网"、"联通在信"、"动感地带"、"百宝箱"、"神奇宝典"等名词。现在我们通过手机短信,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天气预报、火车时刻、航空班次、股票等等各种有效、实用的信息;互传小笑话也是平常的事。SMS业务不但面向公众,且有大量的SP、CP在动脑筋、提供服务。针对行业、企业等用户,也有一些特色、实用的增值服务。例如集团客户小额支付业务,集团客户短信通办公、会议通等业务。我们不难发现,在短信业务领域移动运营商和众多的SP、CP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研究用户的通信和信息服务需求,推出了许多新花样、新品牌,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利润回报。

  那么即将巨额投资的3G网络,在业务方面又将如何发展呢?

  从某种程度上,消费者不再把手机、移动终端作为通信的基本手段,而作为工作、娱乐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G业务是消费者使用的业务,而业务的设计与消费者所在国家的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例如日本和韩国以时尚青年为3G主要用户,他们对3G的业务需求主要是娱乐,特别是游戏和歌曲;欧洲人在3G世界里则延续了其热爱体育的特点,足球赛、篮球赛和棒球赛等体育转播成为他们使用视频业务的动机,欧洲人在商务活动中大量使用视频电话的原因时认为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自己在商业活动中的信誉。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3G业务将更加多样化、多元化和个性化。例如在基本通信业务中可视电话、即时通信、视频信箱等等。现在互联网上MSN、雅虎通、QQ等即时聊天工具十分流行,移动即时通信市场潜力将非常巨大。"视频信箱"满足人们的表现欲和分享欲,可把自己收藏的精美视频通过3G网络发给亲人朋友。逢年过节,给远方的朋友发送一段语音、视频祝福、精美的图片总比现在发送一些祝福的文字更令人向往。在漫长的坐公共交通、排队、等人时,随时能够有卡通、相声、小品、漫画等娱乐性短片快速下载和播放,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最后,借鉴我国短信业务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对电信市场和消费者进行立体化地深入、细致分析,研究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开发差异化、简单化的3G业务和服务,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才是3G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致胜之道。

二、3G与其竞合技术的互补创新

  3G网络还未全面商用化和大规模建设,因此3G仍然是当今世界上流行的"新技术",但未来3G网络建成后也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去年国内就有媒体与专家炒作,指3G将面临在没有大规模商业之前就可能被WiMAX技术(IEEE 802.16标准)所取代。

3G确实需要与其他竞合技术,例如WiMax、WLAN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现有的互联网、固定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DVB)等技术互补和融合,才能满足市场多方位的需求,在共赢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1. 3G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互补创新

  事实上,3G与其它无线接入技术,如WLAN、WiMAX既有竞争又有互补。WLAN能支持高速数据接入,但只能支持低速移动和室内环境。目前业界认为WiMAX不可能取代3G,WiMAX更多是定位于企业等的宽带无线DSL技术(局域网回传)。而WiMAX在移动性方面(指终端在基站间的切换与漫游)还很难与3G竞争,毕竟还涉及技术方案成熟(802.16e标准的确定)、产品开发、稳定性、商业模式等诸多问题。

总的来说,3G的主要特点是在高速移动过程中的宽带无线接入和完备的接入认证授权功能,而WiMax、WLAN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