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导航市场进入蛰伏期

导航市场进入蛰伏期

时间:10-28 来源:3721RD 点击:
电子地图没有统一标准、前装市场门槛过高、核心技术缺乏、智能交通网络没有建立等一系列问题共同作用,个人导航市场在高速发展半年后迅速进入蛰伏期。

恐怕没人能够想到,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个人导航市场,在 高速发展半年之后,迅速进入了蛰伏期。上海的一家导航产品公司负责人说:"导航产品的门槛太低了,有技术的没技术的都可以做。"

而另一家提供导航软件的公司则并不以导航软件为主业,尽管他们刚进入这个市场不过一年多。"我们现在主要把精力放在汽车音响上,这比汽车导航的钱好挣多了。"

即使在全球范围内,卫星导航产业,尤其是针对民用汽车的导航产业都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朝阳产业。近年来,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导航市场消费已进入"快车道"。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却出现了这种局面呢?

意见相左

对于导航市场在全球的发展规模,几乎很少能够听到市场机构们发出悲观的声音。

导航市场分为军用和民用两部分。在民用导航产品中,主要包括车载导航产品和个人导航产品两大类,前者是针对车辆而言的以车载导航仪为平台的导航产品,后者则是针对行个体的个人导航终端,如智能手机、手持导航仪等为平台的导航产品。

在日本和欧美市场,装载有导航设备的汽车数量比例非常高。在日本,汽车车载导航安装率高达59%,欧美约在25%左右。同时,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汽车导航销售额雄居各类GPS市场之首。

但在我国,GPS导航在汽车上的应用远远落后于GPS控制、定位、跟踪方面的应用。就车载导航而言,截止到2005年年底,中国拥有车载导航设备的车辆不足10万辆,相对于3000万辆的汽车总数来说,普及率非常低,不到1%。

而与此对应的是中国急剧上升的汽车保有量。2005年,中国汽车保有量约在3356万辆左右,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显示,2010年将达到5669万辆,2020年达到13103万辆。

一部分乐观的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特别诱人,潜力巨大。基于中国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高速发展的交通道路、蓬勃兴起的汽车产业、前景广阔的通信市场,卫星导航产品将会如手机等数码产品一样不可或缺。

而跟汽车数量上升对应的是交通状况的急剧恶化。北京目前汽车的保有量还不到250万辆,而巴黎、东京、纽约等国际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达到了600万~800万辆。但相比之下,这些城市的交通状况要好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客观来说,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机动车保有量增多之外,低效率的交通、道路资源运用不合理等因素,更加剧了这种状况。据英国有关方面统计,英国人驾驶车辆在道上平均行驶的路程大约为每年19万公里,而其中有30%的数字累积是走错了路。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外发达地区已经广泛使用基于导航的"智能交通系统"来管理现有的交通道路。然而在我国,车辆导航尚处于市场导入期。

乐观地看,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必将也带动了相关的车辆导航产业,但事实上,在针对中国市场的问题上,研究机构们观点不尽相同。

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海国际导航产业化与科技发展论坛上,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大学测地导航研究所所长、美国导航学会欧洲会员冈特·沃尔夫冈·海因大胆预测:"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全球卫星导航市场的龙头老大。" 据日本一家研究机构较为保守的预测,到2007年,车载产值至少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而个人导航的市场则更为广阔。

而水清木华研究中心总监周彦武告诉记者,在该中心就汽车导航市场进行调研时发现,欧美的一些知名研究公司在发布针对全球的导航市场的数据时,中国部分基本是空白。

"这说明中国市场远远还没有呈现规模。"周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使得这些研究公司基本放弃了对中国市场的热情。

那么,是什么因素呢?

早熟?

在2005年6月份之前,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汽车导航产品公司鲜为人知。但到了下半年,众多汽车导航公司露出水面。在汽车用品商店,林林总总的GPS导航产品目不暇接。

在我国的汽车导航市场中,主要分为三类力量。一种是汽车导航运营商,提供卫星定位和导航服务,支持各种GPS导航设备的正常运营,如深圳赛格、中寰通信等。一种是车载导航设备供应商,现在,根据各个市场机构提供的报告,活跃在市场上的主流设备供应商在40家左右,如健伍、歌乐等。而据分析师们保守估计,能够在汽车用品商店见到的设备供应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