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池厂没落是受萨德影响?终要向谁问责
从2009年推广开始,电动汽车如今在华发展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可以说进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各种原因,韩国电池从去年起已很难再进中国企业采购目录,却也给其他国家电池厂商带来更多机遇,其中就包括国产电池企业和电池技术领先的日本企业。
日前有消息称,松下将与中国电池工厂合资建厂,生产的电池与特斯拉使用的18650型三元锂离子电池相同。其实在中韩萨德事件之后,三星和LG化学在新能源推广目录当中相继失宠,失去了与补贴绑定之后的价格优势,留下大片市场。
"这也算是受萨德事件影响,韩系电池在华受阻后的乘虚而入,同时也会对电池行业甚至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促进作用。"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师钟师对松下即将在中国建厂一事评论道。而在此作用下,我国的电池采购行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到底会被带来哪些影响呢?
松下在华建厂选择合资模式
随着产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上涨,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之而来的便是对动力电池的大量需求。除国产电池企业开拓市场、布局产品线外,也吸引了大量外资品牌,尤其日韩电池。随着《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推出,对日韩电池确实存在大量考验。
因此在业内看来,松下此次在华建厂选择了与本土企业合资的方式,或许是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据悉,本次与松下建立合作的中国企业为捷星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中国电池工厂的合作协议也已经签订,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投入生产,2017年电芯年产能约为1亿支。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的建厂合作,苏州市政府也出资参与,与松下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松下电池选择合资的方式,也是为了符合产业规定和发展战略,不仅为补贴、进目录做基础准备工作。同时,采取合资的方式也能快速打开生产局面,产品进入市场。"钟师对松下合资模式评论道。
日系电池的崛起,正是韩系电池的没落
事实上,日本企业的加快在华发展进程,与去年以来韩国电池遭遇审核危机有着一定关系。自去年受到新能源补贴政策等的影响,包括三星SDI、LG化学等位于国内的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业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3月30日,韩国SK Innovation与中国企业合资在华设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厂宣布已全线停产。
同时,LG化学也传出南京的动力电池工厂传出停摆,生产线已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并正在计划将该项目打包卖给上汽的传闻。而三星SDI在中国西安的生产线同样也已闲置了几个月,且公司最近决定重新考虑中国西安电池工厂的扩建计划。
目前,韩系电池进目录仍未有任何眉目,而留下的市场空白已经由国产电池抢占。但与此同时,空出来的市场也成为包括日本电池在内的众多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松下合资项目的进入,或许也可以被理解为想要在中国市场占领更多份额。
"未来,松下仍需要与国产电池进行价格比拼,但松下可能会应用于中高端车型上。"钟师认为,松下能否真正开拓中国市场仍需考虑价格因素,因为就当前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而言,本土国产电池企业将是日本企业直面的最大竞争对手。
日系电池的导入,能否冲击本土电池企业
众所周知,松下电池是特斯拉动力电池独家供应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松下成就了特斯拉,那么当松下电池进入中国后,是否会对"保护"中的本土电池厂商带来更多业务上的影响呢?
其实这些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一直在被外界议论地方保护问题,但有些行业人士却有不同的看法。"所谓的‘本土保护’并非只发展本土企业,拒绝外资电池进入中国,其实产业是开放的,只要符合产业规定,绝不排斥。目前,本土电池虽已经在国内大展拳脚,但还未真正走出国门,综合竞争力还弱于日系电池。"钟师认为松下电池进入中国不会产生副作用,反而会促进电池行业的发展。
的确,中国的动力电池主要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沃特玛等企业,截止到目前,工信部已累计发布了四批《规范条件》目录,共计57家动力电池企业入围,而三星SDI、LG化学、SKI、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至今仍未进入目录,导致上述企业在华的动力电池业务开拓受到了极大影响。
若合资电池企业进入中国后,并将发挥技术优势,当地生产也会降低成本,也更具竞争力。当竞争加剧时,为能够在竞争中获胜,本土电池必须升级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电池行业将会得到促进。
因此也有其他行业人士认为,日本电池企业的进入,将加快电池行业的竞争强度,提高电池技术的整体研发能力,这种"鲇鱼效应"反而能刺激生态发展。
据最新消息,捷星新能源与松下已经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一起与
- 中/美推新能源车奖励措施 车用锂电池迎新机遇 (03-14)
- 新能源汽车何时脱掉概念“马甲”?(04-27)
- 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将加快(05-10)
- 奇瑞将量产电动汽车电池核心材料——电池隔离膜(06-10)
- 动力电池借新能源汽车“东风”将迎来黄金期(06-24)
- 新能源电池投资增速居电子信息产业首位(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