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三安光电等粉粉上演“涨价狂欢”,LED行业啥时才能冷静?
3月,木林森、晶台等封装企业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上调。5月,晶电在减产25%的情况下,价格上涨15%。
8月,三安光电中小尺寸产品价格上浮10%,华灿光电也对利润较低的产品价格向上调整了5%。木林森、国星光电及信达光电等对显示屏用RGB灯珠进行提价,涨幅均在5%左右。
一时间,LED行业上演了一场"涨价狂欢",让人为之振奋。下游市场需求的打开,以及基础性原材料与人工等材料因素将价格传导至各大厂商,金银、支架与衬底价格的激增成为LED厂商提价保收的主要原因。
但价格依然牵动着每个人的神经,尤其LED芯片的涨价与未来涨价趋势会直接反向影响整个产业链,其价格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产业的蝴蝶效应,就如去年厮杀激烈的LED T8灯管价格战,最初正是源于芯片价格的下调。那么LED芯片接下来还会涨价吗?
未来中小尺寸涨价可能性不大
在不少LED芯片封装企业的认知中,几乎一致认为未来再涨价的可能性不大。
其中,华灿光电市场经理甘文静表示,目前暂时不会涨价,只可能将一些毛利比较低的产品停掉,从优化产品结构的方向去走。
而国星光电白光器件总经理赵森则认为,产品涨价,是一个波浪式、循环式的发展规律,有跌就有升。在投资过度、市场过热的情况下,企业开始回归理性,对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虽说产品回归理性,但其后续价格走势却充满不确定性,最主要是受到产品含金量、原材料价格以及市场认可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目前是不确定的。所以对于芯片封装未来一两年,甚至下半年的价格走势都并不明朗。
旭宇光电董事长林金填指出,上游芯片涨价是因为之前压价太低,现在只是补涨,回到合理的价位。但这波涨价并不意味着行业景气度转好,实际上今年的市场可能要比去年更差一些。所以,未来再涨价的概率不大。
東洋(TOYONIA)中国华南区负责人罗建华则谈到,目前供大于求及产品同质化的行业状态还没有改变,如果没有重大相关政策调整或重大事件发生,产品直接涨价的可能性只会越来越小。但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通过提升新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更高的利润,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另外,也有二线芯片厂负责人分析认为,此次中小尺寸芯片价格上调主要源于8月份部分封装大厂的集中采购,致使芯片供货紧俏;另外,受木林森等封装厂商大力扩产之下,LED芯片厂商的产能显得相对有限,芯片厂会优先排产利润相对较高的中大尺寸芯片,小尺寸芯片主要是配合部分客户进行生产,并限量供应。
"在此种情形之下,中小型封装厂商采购芯片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该负责人也坦言,"芯片厂商扩产的设备还没那么快投入使用,一旦投入,又将重新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目前中小尺寸缺货只是暂时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未来小尺寸产品有可能不升反降。
可见,此次涨价的产品主要集中为利润较低的中小尺寸,应用于显示和背光,而照明用芯片还未见涨。这说明前几次涨价都是出于被动调价,受生产材料成本的增加,利润减少而不得不提价。目前,生产材料的价格已经上升到一定程度,未来再上涨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中小尺寸LED再升价的可能性也较小;但可以预见,照明LED产品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涨价。
笔者也连线三安光电,三安光电方面则表示目前尚不能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向。
照明LED产品或是涨价新区
随着LED应用越来越广,从显示背光到照明,再到医疗,植物工厂甚至虹膜辨识以及可见光通信等,LED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尤其在高新领域的应用呈现了无所不能的趋势。所以各行各业对LED芯片需求也只会越来越多,降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但利润较低的产品,一方面市场趋于饱和,价格也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企业很可能会以这类LED作为抢占市场的策略性产品,所以价格不会浮动太大。但随着商照应用需求的大规模启动,照明用LED,尤其是高品质照明产品,很可能是下一个涨价区位。
同时,惠州TCL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部长钟文海也表示,LED芯片、封装价格上调,与显示屏市场的增长有关,显示屏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传导至显示屏封装与芯片端,而这种供给紧张也有可能外溢到照明用芯片。
对于医疗、植物工厂和虹膜辨识以及可见光等高新领域,飞利浦、欧司朗等各大巨头都已经悄然布局,其未来市场前景和体量不在话下,这里就不再赘述。但目前对LED芯片价格产生的影响只会是成本影响阶段,而不是需求扩张阶段,所以价格仍然会处于高段位。
【结语】涨价看似一场厂商内部的争夺战,但同时也是产业秩序的微妙调整,大者恒大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行业渐趋稳定;同时
- 2012年第1季LED产业营运表现(05-16)
- 解读LED芯片厂商的突围之路(01-09)
- 技术出现突破下半年进入真正的LED照明时代(01-30)
- TrendFore:看好LED照明市场,中国MOCVD利用率回升(06-18)
- LED行业要断奶,难!(09-13)
- to be or not to be,国内LED芯片企业的生死就看这两年了!(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