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电池技术还能有啥新玩法
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应用示范为主。储能技术面临成本、性能、技术选择、安全性等问题。记者通过对储能市场的政策导向、产业链构成、技术创新应用等内容进行阐述,着重分析2015年储能市场的发展动向,以期为您提供投资决策参考。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到要鼓励储能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支撑产业和关键推手,储能首次被作为重点创新领域写入国家级能源规划文件。预计到2020年我国化学储能装机将达到67GW,增长千倍。各类储能电池技术百花齐放,在大型电力储能、家庭储能、后备电源储能等领域发展迅猛。
当前,全球储能行业革命正在进一步深化。储能行业制高点代表着未来的国家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储能在国家层面已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已出台多类政策助力储能市场的发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规划、新一轮电改方案等,都从不同领域助推储能在短期及中远期的发展,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业内专家分析称,自2015年开始,储能技术逐步开始商业化,2020年后,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生产运营的必备部分,预计2030年储能技术将进入大规模发展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新电改相关配套文件正在进一步拟定当中,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相关政策不断调整完善,"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也已经启动。对于如何加大储能技术在能源系统,特别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值得深思。
当前,储能产业在分布式发电与微网、辅助服务、用户侧需求响应和车电互联系统开始涌现出一些市场机会和创新模式,个别领域还出现了商业示范项目。去年,储能首次作为独立的行业,参与了我国电力市场服务付费机制的讨论,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的压力正在加速形成支持新能源并网接入的政策环境与电价机制,新的顶层设计和区域规划将给储能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同时,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各大电池厂商都加大了产能扩张计划,电动汽车将在光储式充换电站、快速充电站、需求响应充电中发挥储能作用,且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将降低储能电池应用成本。
储能技术"百花争鸣" 呈互为补充态势
各种储能技术由于其在技术、原理、功能特性等方面不尽相同,其应用范围也有所区别,未来的储能应用会更有针对性,呈现各种技术互为补充的局面。
目前储能还处于各项技术并驾齐驱的阶段,如抽水蓄能、锂电池、铅酸电池、钠流电池、液流电池等各领风骚,也是各有制约。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智能电网示范的广泛展开,储能日趋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的新焦点。根据各种应用领域对储能功率和储能容量要求的不同,各种储能技术都有其适宜的应用领域的观点已成为业内共识。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指出,每种电池都能结合自己的特点、性价比找到定位。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一种电池完全取代另一种电池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因为这种电池还没找到,或是能量密度低或是安全性差,也有可能是成本太高。
致力于钒液流电池技术研究的普能认为,钒液流电池技术在应用于电网级储能时具有可大规模应用、成本低、安全性高的优点。普能CEO江宗宪表示,目前还很难单纯地说各种储能技术路线孰优孰劣。
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对常规电源而言,最大的不同是由于其间歇性带来的输出功率波动,未来对于大规模接入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与之相匹配的大容量、低成本储能技术将更具优势。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胡学浩认为,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接入电力系统。通常情况下,调节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以适应负荷的变化,但如果发电侧本身是间歇式的、不可调的,储能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则认为,铅酸电池是当前最成熟的技术,液流、钠硫电池也是目前相对成熟的新技术,而未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各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论断哪一种技术会胜出为之过早。可能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依旧是各个技术并行发展,最后取决于谁先将技术做成熟,谁先将成本降下来,实现小规模的商业化。
企业力推技术创新 业已取得关键突破
刚刚闭幕的中国储能创新与技术峰会,就能源产业如何与"互联网+"相结合,全球储能市场发展、技术进展、示范项目等领域展开交流。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表示,能源互联网的实施推进离不开储能。储能是现代能源体系的一个支柱,也是未来能源的基础设施。
储能作为能源互联
- 微电网技术现状及关键技术详解(05-13)
- 英特尔积极推行“微电网”进程(01-26)
- 微电网,智能电网和光伏的完美合体(09-22)
- 智能电网肩负能源革命重任,技术仍是最大障碍(01-05)
- 中国液流储能电池技术将为新能源利用提供支持(06-29)
- 国家电网光伏电站并网检测能力达世界领先水平(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