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英特尔吴耕畅谈5G:标准只是进化开始,“物种大爆发”时代将来临

英特尔吴耕畅谈5G:标准只是进化开始,“物种大爆发”时代将来临

时间:09-05 来源:C114 点击:

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下,5G技术标准正在加速成熟,与我们渐行渐近。4G将移动互联推向了高潮,给用户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其价值已经得到公众认可;那么,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网络社会的关键基础设施,5G又将带来哪些全新的变革?

序幕已经揭开,好戏即将上演。或许现在讨论5G的杀手级应用有些为时过早,但可以确信的是,5G绝不是简单的空口革新和传输速率提升,而是将会走出通信连接的范畴,通过通信、计算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一次影响深远的智能化数字经济革命。

正如英特尔院士吴耕所言,这不仅是一次通信技术的演进,更是一场基因突变式的进化,彻底革新无人驾驶、数字医疗、VR等众多垂直行业,开启一轮气势恢宏的"5G进化"。在5G"未来已来"的时刻,C114与来自5G全产业链的知名专家进行了对话,共同探讨5G将如何唤醒万物,创造出"物种大爆发"的新时代。

英特尔吴耕畅谈5G:标准只是进化开始,"物种大爆发"时代将来临

9月4日消息(岳明)虽然远在大洋彼岸,但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英特尔院士、通信与设备事业部无线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还是在北京时间早上八点就出现在了屏幕中。

"如果有了5G,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视频会议系统,而不会受到地域、终端的限制,相信会有更好的体验。"聊起5G的话题,吴耕显得非常兴奋。

在他看来,5G的技术标准正在沿着既定轨道全速前进,产业链生态系统在加速成熟;更重要的5G已经走出了通信连接的范畴,通过通信、计算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一次影响深远的智能化数字经济革命。"5G正在重新定义端到端,从产业应用角度来看,5G是无线通信与计算开始深度融合的第一代,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英特尔CEO科再奇提出的良性增长循环中,5G是至关重要的连接性和使能性技术。英特尔在5G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产业定位和明确的战略目标,"我们在想在做的就是如何加速这个融合,不但凸显出通信与计算融合的乘法效应,更要体现出5G新一代平台与垂直行业融合的倍数效应。"吴耕说。"这种融合、变革与创新,我们将之称为‘5G进化论’"。

标准只是开始

今年是5G国际标准的关键一年,3GPP将在年底完成5G NR非独立组网特性,明年3月份进行标准冻结。5G标准的快速推进,也在倒逼产业链加速前行。

作为5G技术标准方面的专家,吴耕表示,结合英特尔自身的研发、实验水平,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准备情况来看,对于5G标准提速有着充分的信心,不会有太大的悬念。

"采用统一的频谱和标准是整个产业链的共识,对于5G,ITU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愿景;虽然5G在高频毫米波、关键元器件、无线射频元器件、波束控制等方面,确实提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要求,但产业链的研发实验进展是非常顺利。"吴耕说。"从英特尔的角度来看,相关元器件和实验样机的性能与设计指标是非常相符的。"

但吴耕同时指出,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相比,标准冻结不是5G的结束,而是开始。"在通信行业,一直在倡导‘端到端’的理念。之前,移动通信的关注点是链路资源,强调的是连接性,产业链努力的方向就是如何提高链路的性能;但5G所要提升的,是通信与计算融合之后的平台能力,以及如何将新的平台能力赋予垂直行业。"

在吴耕看来,5G时代的"端到端"应该重新被定义:首先,5G时代不再只强调用户终端到运营商核心网,而是包含云数据中心、核心网、接入网、MEC与用户终端等多个层面;其次,终端也不再是终点,而是变成新的网络节点,实现网随云动,而这需要大量的;第三,也是产业链共同关心的话题,那就是如何打造5G产业生态系统,打造新的平台和商业模式。

"产业链需要不断的去筛选、突破和进化,当前的时间节点,对于5G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的工作会更加艰巨。"吴耕说。"产业和标准是相辅相成的,而且在5G的生命周期中,他们之间的互动会变得越来越紧密,这也是5G区别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之一。"

加速5G走向成熟

据吴耕介绍,英特尔一直在积极参与5G技术标准的制定,以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实验工作。

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在5G无线技术架构方面,从原来的以小区为单位的设计理念,逐步转向为波束为基本单位。在这个过程,对于信道模型、编解码、新算法、元器件等技术提出了新要求,英特尔一直在从事这些底层技术的研发;另外一块很重要的工作则是5G系统架构方面,以NFV为代表的网络切片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而NFV理念的背后正是英特尔。

吴耕指出,业界不应该把目光只是停留在5G的峰值速率等表面话题上,更应该关注灵活的帧结构、灵活波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