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大陆液晶面板厂蜂拥高代线藏隐患

大陆液晶面板厂蜂拥高代线藏隐患

时间:03-16 来源:IT时代周刊 点击:

  "6代线、7.5代线、8代线",对中国大陆面板企业而言,这些梦想仿佛在一夕之间触手可及。而与国内业界一派豪情万丈相反衬的,却是全球液晶市场的整体低迷。

  2009年3月,在FPDCHINA展会上,国内三大面板制造商之一--京东方表示,该公司将于今年4月在合肥正式开建6代液晶面板|0">液晶面板生产线,总投资约175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年第四季度可实现量产,计划产能为9万片/月。同时,其北京8代线项目也已进入环评阶段。据初步估算,该8代线的投资额为280亿~300亿元人民币,年产量为600万片。

  京东方并不是近期唯一谋建高世代线的本土面板企业,昆山的龙腾光电和上海的上广电亦在蠢蠢欲动。

  据悉,龙腾光电已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一份关于组建7.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申请,预计总投资在30亿美元左右。有消息称,有关部门已加速对该申请的审批。此外,昆山政府还计划在3~5年内建成昆山光电产业园,总投资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年生产额超过1000亿元。在2月26日,上广电公开表示正在就8代线与国际知名公司进行合作或合资的接洽,而去年因故暂搁的6代线正在作重新评估。国内最大的彩管生产商彩虹则计划在张江港建一条
6代线。

  此前,上述企业对建高世代线都还流露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行动上也十分迟缓,为何现在却突然吹响了集结号?

  不得不上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不上高世代线已经容不得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去犹豫了。

  在"家电下乡"中,主推的液晶电视是26英寸,为其提供面板的厂商只有台湾奇美电,却不见中国大陆任何一家面板企业的身影。业内认为,政府层面之所以作此选择,不仅是为了给台湾面板业利好,也是因为拥有高世代线的奇美电可以降低制造成本,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面板给彩电企业。"对大陆面板企业而言,没抓住这样的机会真是很可惜。"采访中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感叹。

  更让人可惜的是,当海尔、TCL、乐华和创佳等多个彩电企业以1999元的超低价中标32英寸液晶电视后,却因不能正常供货而使标书成了一纸空文。造成这种"尴尬"的原因是,32英寸面板高昂的价格使整机的生产成本接近1999元的中标价。而且,由于大陆没有高世代线,彩电企业要想生产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就要完全依赖进口,还得加上运输等成本。这使得32英寸液晶彩电下乡的愿望更不可能实现了。

  复旦大学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认为,这些恐怕还只是表面的,更深层的问题是,随着平板显示在国际上成为主流,包括国防、政务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开始使用液晶技术,如果只能从国外进口面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此外,当下的政策背景也在将大陆面板企业推向高世代线。日前,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液晶面板生产线的建设,重点扶持6代与8代面板生产线的建设。"

  上广电、京东方等企业也表示,对于建设高世代线,国家以及当地政府都会给予他们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这相当于给他们一块进入高世代线的"敲门砖"。"建一条6代或8代线相当于造一艘航空母舰,假如没有政府的资金投入,单靠企业是绝不可能实现的,他们现在不抓住时机,更待何时?"液晶终端企业厦华电子的一位人士表示。

  8代线是良策

  政策门槛已铺垫完成,企业们接下来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选择建几代线。在这方面,京东方已明确"先6后8"的方向,龙腾光电则准备投建7.5代线,唯独上广电的规划还不太明朗。

  据悉,上广电曾与夏普就购买后者的6代线进行过数次谈判,但至今未有结果。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夏普开价太高,据说它曾开出约8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对一条用过几年的旧生产线来说,这样的价格高得有点离谱,因为现在新建一条6代线的最低资金门槛也就100亿元左右。

  上广电内部人士表示:"其实我们已经具备建6代线的技术了,所以如果要上6代线,不一定非要从外部购买,但我们更希望能够上8代线。"截至IT时代周刊记者发稿,来自上广电的最新消息是可能6代线和8代线都上。

  对于大陆面板企业的代线抉择,专家们的建议是,最好直接上8代线。因为8代线既可以经济切割46英寸以上的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也可以经济切割32英寸面板。拓璞产业研究所预测,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短期内32英寸液晶电视仍是消费者的主流之选,但全球经济一旦回暖,40几英寸产品可能会重获青睐,此时6代线的局限性就会体现出来,而8代线则进退自如。此外,8代线还可以利用规模优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台湾厂商奇美电和友达光电都纷纷上马8代线,两者在2009年实现量产。夏普和三星的8代线则早已量产了。

  一些面板企业则表示,他们也希望"最好能上8代线",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因为,国内目前尚未掌握8代线的技术,基本上只能靠引进,这样在一段时间内必将受制于人。而且,国外厂商对输出8代线技术也很谨慎,以致坊间传言上海有关方面曾发出"谁来上海投资8代线,就把5代线送给谁"的声音。

  随着主流厂商相继加入8代线阵营,到2010年,全球大约将有9条8代以上生产线实现量产,届时市场能否消化如此大的产能实在有点悬。拓璞认为:"选择几代线只是定位问题,关键是看上了之后能不能把产业链做起来。"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