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芯” 中国梦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留学潮中,24岁的邓中翰是其中一员。1992年,他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当时的伯克利物理学泰斗云集,一排排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画像高悬在回廊里。刚踏上美国土地的他,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了科技梦想的脉搏。"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这样的地方工作、学习,就应该成为探索世界科技尖端的一分子,应该去征服巅峰、有所作为。"邓中翰暗下决心。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邓中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他成为伯克利建校130年来第一个获得横跨理、工、商3科学位的人;他在IBM工作一年,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并获得了"IBM发明创造奖";他来到硅谷,创办了一家名为Pixim的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的半导体公司,不到两年,产品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公司市值达1.5亿美元。
对于邓中翰而言,而立之年的他,个人的科技梦想、商业抱负已然实现,但很少有人知道隐藏在他心中的痛。邓中翰回忆说,"我来到伯克利不久,便看到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罗兰在1883年发表的一则演讲,演讲中说,中国人知道火药的应用已经若干世纪……但因为只满足于火药能爆炸的事实,而没有寻根问底,中国人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进步。"罗兰的话深深地刺痛了邓中翰,也在他的心中播撒下了"中国梦"的种子,这颗种子一旦遇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便会发芽生长。
这一刻终于在1999年来临。这一年,邓中翰作为中国留学生的优秀代表,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观礼。在观礼台上,看到祖国在工业、农业、国防、教育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邓中翰既激动,又惭愧。他说,"国家培养我这么多年,可我还没有为祖国作过贡献。"
"在观礼台上,我就下定决心要回国创业,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芯片。"邓中翰说。
1999年10月,邓中翰带着他的核心团队回国创业,借鉴硅谷模式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因为心中的"中国梦",他们把新的事业命名为"中国芯"工程。2001年,公司成功研发了我国第一颗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百万门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结束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如今,中星微电子不仅在2005年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而且"星光中国芯"系列芯片也成功推向了国内外市场。
回想起从美国到中国的创业历程,邓中翰感慨地说,"只有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才能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在硅谷,不管做出多少芯片,取得多少成果,都是别人的,回国以后,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属于‘中国芯’,每一点成绩都在实现‘中国梦’。"
芯片 相关文章:
- 全球芯片库储备或处于危险边缘(02-18)
- iSuppli预计WLAN芯片组出货量将超7亿个(02-21)
- 中国将用龙芯代替美制x86芯片(03-01)
- SEMI:2011年晶圆厂资本支出将增长22% 创历史新高(03-04)
- 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正当时(03-04)
- 中国本土供求缺口未来几年将得以填补(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