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OEM厂商转型:搅局者还是将猎食者
阿里郎手机由中国制造
若不是大唐电信的几次增持优思的股份,可能对优思手机之前知道的人并不多,截止2011年,大唐电信持有上海优思51%的股权,自然人股东熊碧辉和顾新惠分别持股24.5%。不过,2012年时,大唐电信方面发公告称,收购上海优思余下49%的股权。
大唐电信2011年年报显示,上海优思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12.88亿元,实现净利润6649万元。
不过,业外很少有人知道,优思同时还是中国大型ODM手机厂商之一,前段时间炒得火热的朝鲜智能手机"阿里郎"实际上就是优思代工的,且就是去年推出的360特供机优思小C,只不过,到朝鲜的手机要去掉WiFi、蓝牙功能。因为不能联网,也只能用来打打电话、发发短信和拍拍照片了
OEM手机厂商集体转身做自有品牌
这只不过是中国OEM手机厂商的一个缩影,即为别人代工、为别人做嫁衣。
2012年起,一大批做OEM手机的厂商也杀入智能手机市场,成为一股国产手机不可小视的新势力,其中包括优思等,以灵活的营销策略和超值的产品性价比,快速占据手机市场,它们给国产手机竞争本已非常激烈市场,又带来新的"鲶鱼效应"。
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市场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数量仅为195家,到2013年第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数量已增加至389家,一年增加了194家手机厂商,其中多数是有产品无品牌。在如此多的手机厂商中,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开始发力打造品牌。
其中优思等品牌开始推出自有品牌手机,自有品牌带来的利润增长和品牌效应,已经让这些品牌欲罢不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计,2013年至2015年是我国智能手机换代的高峰期,3年累计销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我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显示国产手机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搅局者还是猎食者?
事实上,OEM做品牌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转身打造品牌,从产品角度看,先天条件已经相当成熟,但白手起家做品牌,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在市场沉浸多年的它们,具备为国际一流品牌代工的实力,产品品质自然不差,像优思做手机的时间近10年,有年产量过千万的能力,在产能规模上,已经算国产机第一集团军,同时优思在供应链管理、手机方案设计等方面都有深厚的积累,整体硬件竞争力非常强悍。
2012年,优思推出自有品牌的优思小C1,在360的助推下,优思小C1在市场上初见成效,对于之前没有着力打造品牌的企业来讲,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2013年,优思等OEM构建进一步发力,从深圳华强北不断开张的品牌专卖店,到在网络上持续投放的广告,以及与电商平台的大规模合作,都在不断释放信号。优思更有自信,在9月份新机扎堆的市场背景下,推出优思小C2,直接与魅族MX3、米3、荣耀3硬碰硬。
从优思小C2的配置来看:全球首款隐形屏,四核1.5G顶配,2G+32G存储,1300W+500W,确实有竞争力。而且,优思小C2的屏幕,据说是全球最好的屏幕,屏幕采用全球领先OGS全贴合技术,更薄更透亮,厚度仅1.4mm,透光率超越世界顶级屏幕的88%,达到90%,达到玻璃(1376,9.00,0.66%)材质透光率的极致。屏幕还拥有178°可视角,无论任何角度看,都能看到清晰的手机画面,画面如浮现在眼前,好似伸手就可触碰。
在产品上的强悍竞争力,是这些OEM厂商推出自有品牌的成功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认知,品牌占很大的因素。之前完全没有品牌认知的OEM厂商,推出自有品牌手机,最终会成为市场的搅局者,还是进化成终极猎食者?一切尚未可知。
OEM转身隐忧与机遇并存
中国OEM手机品牌发展有起色,同样面临挑战。首先是国际品牌的压力,如三星推出低价机,则OEM手机很难有竞争优势。另外,国产机也在打内耗战,多达300多家国产手机厂商,绝大多数产品都集中在三线城市或以下,这些都会影响手机厂商品牌发展。可以预料的是,在这种竞争态势下,目前涌现的一批手机厂商,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有一大批厂商倒掉。而像优思这种发展稳健、硬件精良的公司,则有可能在竞争大潮中崛起。
分析优思在之前能在市场争胜的关键,在于低价高质,也就是高性价比,现在来看,如果不打性价比,产品销售就会受阻,那产品利润就会受挤压。但对优思的长期发展来说,它必须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因此踏踏实实做品牌,补上这个品牌短板,将是这些OEM品牌的长期任务。
像优思这样有着近十年的经验积累,具备了强悍的产品研发能力,在CDMA领域甚至是一枝独秀,但其知名度仍然限于行业内,多数消费者并未把作为真正有实力的品牌。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熟知度,还是在传统的老品牌上,譬如联想、
- 智能手机2011年将占总体导航销量的半壁江山(03-11)
- ARM手机芯片市场份额已超90% 英特尔倍感压力(03-17)
- 中国企业发起智能手机低价攻势 全球版图或变(03-23)
- 国产IC低价格高利润的秘密(04-01)
- 全球智能手机预增近五成 运营商定制市场成焦点(04-07)
- 五大展推动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率先突破(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