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种种(3)
2.布线原则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文献中不常见的抗干扰措施。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尤其是产品试制中,仍大
量采用双面板,以下内容主要针对双面板。
2.1.布线"美学"
转弯时要避免直角,尽量用斜线或圆弧过渡。
走线要整齐有序,分门别类集中排列,不仅可以避免不同性质信号的相互干扰,也便于检查和
修改。对于数字系统,同一阵营的信号线(如数据线、地址线)之间不必担心干扰的问题,
但类似读、写、时钟这样的控制性信号,就应该独来独往,最好用地线保护起来。
大面积铺地(下面会进一步论述)时,地线(其实应该是地"面")与信号线间尽量保持合理的
相等距离,在防止短路、漏电的前提下尽量靠近。
对于弱电系统,地线与电源线要尽量靠近。
使用表贴元件的系统,信号线尽量全走正面。
2.2.地线布置
文献中对地线的重要性及布置原则有很多论述,但关于实际PCB中的地线排布仍然缺乏详细准
确的介绍。我的经验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不只是做出一个实验样机),对地线无论
怎样强调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微弱信号处理中。为此,必须不遗余力地贯彻"大面积铺地"的原
则。
铺地时,一般必须是网格状地,除非那些被其它线路分割出来的零星地盘。网格状地的受热性
能和高频导电性能都要大大优于整块的地线。在双面板布线中,有时为了走信号线,不得不将
地线分割开,这对于保持足够低的地电阻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必须采用一系列的"小聪明"手
段来保证地电流的"通畅"。这些技巧包括:
大量使用表面贴装元件,省去焊孔所占用的"本来"应属于地线的空间。
充分利用正面空间:在大量使用表面贴装元件的场合下,设法使信号线尽量走顶层,将底
层"无私"地让给地线,这其中又涉及到无数细碎的小窍门,本人拙作《PCB技巧之一:交换管
脚》中就有一招,还有很多类似的法术,以后会陆续写出。
合理安排信号线,将板上的重要地带,尤其是"腹地"(这里关系到整个板地线的沟通)"让"给
地线,只要精心设计,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正面与反面的配合:有时在板的某一面,地线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这时可设法使两面的布线
相互协调,"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反面的相对应位置空出一块足够的地盘铺设地线,
再通过数量足够、位置合理的过孔(考虑到过孔有较大的电阻),通过这 quot;桥梁"将被横
行而过的信号线强行分割却又恋恋不舍、盼望统一的两岸连成一个导电性能足够的整体。
狗急跳墙的着数:实在滕不出地方而又不甘心庞大的地线被区区一根信号线拦腰切断时,就让
这个信号委屈一点,走跨接线吧。有时,我不甘心仅仅拉一根光秃秃的导线,这个信号恰好又
要经过一个电阻或其它"长脚"的器件,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延长这个器件的管脚,使之兼任跨
接线的职务,既通过了信号,又避免了跨接线这个不体面的称呼:-(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
我总可以让这样的信号从合适的地方通过而避免与地线的交叉,唯一需要的是观察力和想象
力。很辛苦,没人顶,很可怜
我感觉这资料挺好的
我也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