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EDV跟Impedance track 这两种算法的区别和应用范围跟TI工程师讨论
最近要总结一下电量管理板一些开发步骤,成品电池检测的判定方法为以后新同事做培训。想跟TI的FE讨论一下近几年推出来的电量管理芯片功能区别。以下是我个人经验跟观点,如果有不正确的,还请纠正。有更好的观点,请分享。
论题1,CEVD(Comparison end of discharge voltage)放电截止电压补偿法的特点:
1.1 以老型号SN8760,BQ3060为例,需要对电池做3种放电曲线(高、中、低温度下),再计算出放电截止点。此种方案多应用于笔记本,小功率设备。缺陷有:a量产必须循环学习,否则电量不准;b用户在经常不满充、慢放期间,电池电量偏移的离谱;c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时,sense电阻温漂大,采样不准,导致库仑计不准,RSOC跟remain/full charge capacity 响应的也慢。
1.2 新型号 BQ4050,BQ78350-R1,需要对电池做6种放电曲线(高、低速下的高、中、低温)
sense电阻支持1mR的检测,库仑计更准确,电流大于10A时,几乎没有偏差,我测试过,30A也只漂40mA-50mA。优点:相比老型号,支持更高的电压电池组检测,精度不受大电流影响;还有很多隐藏的改进只有在做电池组老化的时候也能感觉到。
BQ76930,BQ76940前端支持10-15串甚至更高的电压、电流、容量检测。适用于中压电池组的BMS模块。
1.3 CEVD算法注重于放电期间检测,适用于磷酸铁锂电池,铁电池的曲线没有三元/锰/钴酸锂
那么弯曲平滑,它的有效平台接近直线,impedance track方法 不合适磷酸铁锂电池检测。
论题2,Impedance track 阻抗跟踪法的特点:
2.1 以老型号BQ27541,BQ20Z95,BQ20Z75,BQ20Z45为例。
2.11 BQ27541在2011-2012年应用的比较广,iphone4 的电池就是使用这个方案,因为是单节不带保护功能,所以要在电芯加PCM模块。后续TI也推出了配合运放TLV2241 检测2节电池的方案,适用于2串电池包检测,其优点为:开发简单,不需要循环学习,成本低,适合数码、音箱消费类电子产品。缺点为:不带保护功能,大电流检测不准。
2.12 BQ20Zxx系列为2-4串电池检测芯片,多用于新型笔记本电池,中小功率设备电池。优点:电池不需要循环学习,较CEDV算法准确。缺点:封装比较大,不利于小电池板的布局;外围电路复杂,热敏电阻检测需要搭建外围电路;大电流检测不准确。
2.2 新型的BQ40Z50-R1,BQ78Z100,BQ26Z610,BQ34Z100G1,BQ27741。大概是2015年推出来的,芯片支持1mR检测,除了BQ34Z100G1,都带保护功能,电量检测相比老型号的芯片,精度高了很多。BQ34Z100G1是个特殊的IC,直接接在电池两端,支持高电压65V电量管理,开发简单,适合功能不复杂的项目。
感谢分享,
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