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行业新闻动态 > 高速传输技术的市场现况与趋势分析

高速传输技术的市场现况与趋势分析

时间:04-15 来源:EDN China 点击:

由于信息科技迈向高画质影音、高速行动网络等多个面向的数码应用,加上近来云端运算的兴起,整个信息产业从计算机、产品到基础建设都创造出了数以百MB甚至GB计的数码档案资料流,而目前USB 2.0外围装置传输复制这类型资料时,动辄耗时数分钟甚至数十分钟,让用户相当不耐,也因此诸如USB 3.0、SATA 6Gbps、PCIe 3.0甚至Thunderbolt(10Gbps)高速传输技术也就应运而生,甚至也改变以往只能以专属连接线如HDMI、显示埠Display Port界面传输的显示器面貌。

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规格自1996年就已经出现,出道至今已有15年历史,而2008年11月制定的USB 3.0能向下兼容于USB 2.0/1.1的装置,藉由内埋光纤的SDP线达到5Gbps全双工双向传输效能,25GB的HD高画质影片仅需70秒就能复制完毕;USB 3.0也能提供900毫安电源,更能供应当今各式PC外围储存装置,甚至是低耗电液晶显示器。而且随著2011年下半AMD的Hudson D3芯片组与2012年第1季Ivt Bridge平台都将集成原生USB 3.0连接埠功能,预期USB 3.0将在2011年被全面支持成为标准规格。

目前USB 3.0芯片大致可分类为:1.主控芯片(Host),连接南桥芯片于主板上,提供桌机或笔记本对外USB埠连接能力。台系开发商有祥硕(asmedia)、钰创、威锋等。2.集线/分接器芯片(Hub),用来制造1接2或1接4的USB 3.0集线分接器,或集成于桌机前方面板、液晶屏幕或扩充船坞。3.装置端芯片(Device)。目前集中在U盘的闪存控制芯片,外接硬盘专用的USB桥接芯片等。台系厂商有祥硕、钰创、威锋、旺玖、银灿、创惟等。4.转接驱动芯片(Re-Driver),用于主板或集线器,可延长连接线与装置兼容兼容性。

USB 3.0转SATAIII桥接芯片夯S   ATA3规格,于2009年5月改良NCQ与增加资料传输优先权排序,传输速率倍增为6Gb/s,能协助高效能SSD突破300MB/s的效能瓶颈。它也提供7mm超薄光驱以及1.8寸硬盘/SSD的microSATA等新形式连接头。2010年底台湾华硕/技嘉/微星等3大板卡厂商,已推出极多款支持SATA3主板,再加上2011年Intel第2代酷睿 i处理器平台Cougar Point(P67/H67) PCH芯片具备支持原生SATA3规格,预料SATA3将在2011年成为市场主流规格。目前台厂USB 3.0对SATA3桥接芯片,有银灿IS621、祥硕AS1051E、威锋VL710芯片等;后续各厂商会有2/4埠USB3转SATA3桥接芯片的推出。

音讯/视讯透过USB的应用 

音讯/视讯透过USB(Audio/Video Over USB)的概念,就是直接将影音资料藉由USB Hub传输到分接的AV视听装置来作多屏幕显示或播放。特别以USB 3.0的5Gbps传输速率与全双工、点对点的特性,足以实时播放1,920x1,080@60Hz Full HD高画质电影,或100个频道的HD高画质(720x480@60Hz)影音资料串流量。而且每个装置之间不会相互干扰,更没有共享带宽或延滞等待的情况。USB的AV应用,不仅可以做到多屏幕显示、微投影机/投影机投影,也简化屏幕电源线的设计,因为光靠USB 3.0连接线供电即可;手机也可藉由连接USB 3.0连接线,将手机画面连接到大尺寸液晶屏幕放大显示,达成内容可携、行动化的便利。目前原昶与威锋都有推出应用USB显示的桥接芯片。而USB IF正在对USB 3.0的影音应用,制定相关的AV装置级别(USB AV Devcie Class)。

云端运算下的超精简计算机

借助USB 3.0多埠Hub以及集成Gbps以太网络功能,它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USB 3.0 Hub,而是在微软云端运算环境下,所提倡的零终端机概念(Zero Client):只要1部具备多核心强大运算功能的计算机主机,对外连接这样1部零型终端机(USB 3.0 Hub+GbE),搭配Windows MultiPoint Server 2010操作系统,这个Zero Client再连接到提供USB 3.0显示功能的显示器、USB键盘与鼠标,每一个使用者能透过眼前的USB显示器与USB鼠标/键盘,以多人共享的方式,透过USB 3.0传输信息来共享、共享这部运算计算机主机。如此可以节省大笔的信息设备投资。目前原昶科技有提供建构这类Zero Client的解决方案。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