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微波射频行业新闻 > WCDMA+HSDPA成运营商建网必然选择

WCDMA+HSDPA成运营商建网必然选择

时间:01-15 来源:新浪科技 点击:
  全球电信行业的利润中心正从移动语音转向移动数据服务,未来3-5年,宽带升级和全网IP化将成为拉动电信市场投资的主要动力,全球3G规模商用步伐加快。同时,无线技术发展趋同,技术成熟度和市场规模决定着标准是否能够最终占据宽带无线接入市场,而在这两方面,WCDMA已步入“而立之年”。

  中国联通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马红兵就WCDMA技术创新演进、建网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WCDMA商业网总体呈现三大特点。第一,芯片组、终端、网络设备,以及运营、业务、网络安全等产业链各环节更为成熟。第二,WCDMA运营商逐步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建网经验方法。包括从中心城市开始初期建设后续逐步扩展,WCDMA+HSDPA已成主流,充分重视室内覆盖。第三,业务需求多样化、区域化,但无杀手级业务,原来看好的可视电话并未走红。欧洲基本特征为多业务并存、主流业务不突出。在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各种下载类业务成为主流。据预测,移动音乐、手机电视、手机广告、移动搜索、手机定位、移动IM等将成为软件和芯片厂商关注的焦点,其中移动互联网、移动搜索和手机广告有望成为WCDMA最大热点。

  在技术创新方面,WCDMA建网的创新技术主要包括:(1)支持和提供HSDPA,部分网络开始提供HSUPA商业应用;(2)射频拉远与基带单元的分离使WCDMA组网更加灵活,工程造价更低;(3)基站传输采用IP混合传输;(4)采用Doherty和PDP技术提高功放效率;(5)多载波共享功放;(6)软件无线电技术得到应用;(7)模块化、标准化、多样化基站大量出现,设备集成度大幅提高。

  在演进方面,他说,WCDMA接入网向LTE演进,核心网向SAE发展。3GPP从WCDMA与WiMAX的竞争角度出发,一方面大力推动HSDPA和HSUPA的商用,另一方面积极推动LTE的标准化进程、研究和测试工作。目前,无论是基于时分的还是频分的LTE的标准化都还未完成,而核心网标准可能会在2008年年底3GPP的会议上取得进展。另外,HSPA+基本成熟,这将实现WCDMA的性能增强,提升其竞争力并延长生命周期。虽然WCDMA面临WiMAX及UMB等技术的竞争,但在支持的国家数量、运营商数量、产业链成熟度、全球统一频段、标准化进程等各方面具有巨大优势。

  从国外情况看,HSDPA、WCDMA、EDGE已成为运营商的建网标准,部分运营商还建设了HSUPA系统。此外,加强WCDMA的深度覆盖成为共识。对于我国的WCDMA运营商,选择WCDMA+HSDPA将是必然选择,HSUPA是否建设取决于成本、终端等方面进展。WCDMA和HSDPA建设的范围和规模取决于运营商的战略选择、市场判断和对需求预测。虽然目前业务种类非常丰富,个性化业务层出不穷,而且基于增值类业务的增长幅度和收入占比不断上升,但总体而言,我国移动市场仍然是话音业务占据主导,能够超越短信、彩铃、彩信的业务还没有清晰的轮廓,虽然手机电视、手机搜索、手机广告等被普遍看好,但是否成功还需要市场的检验。因此,3G市场需求不明确,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不清晰,WCDMA的建设模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如何解决与2G的互操作,提高快速建网能力,马红兵说,解决3G与2G的互操作,需对2G进行目标版本升级以及部分硬件更换,使2G支持系统间重选、XUDT、鉴权版本识别、ARD忽略、3G用户数据存储等功能。要实现快速建网,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对2G网络进行目标版本升级;(2)3G网络预规划,确定3G基站站址,尽量与2G共机房或共站址;(3)调查2G基站资源,包括机房面积、电力系统、机房承重、天面、铁塔、传输容量等,对于不满足的部分,分门别类替换、扩容、加固等,为减轻对现有基站在承重、机房、电力等方面的压力,基站设备可考虑采用分布式基站和射频拉远基站,以及室外型基站等;(4)对于不能共站的3G基站,需提前进行站址选勘,并与业主签订租房或购房意向书,进行站址储备;(5)同步启动与网络、业务、终端、后台支撑相关的准备工作。

  3G绿色建网工作主要包括:(1)基站设备应强制采用高效功放,降低无效能源消耗;(2)采用发射分集、高灵敏度接收机、塔放、低损耗馈线等改善上下行覆盖;(3)采用分布式基站、模块化基站和室外型基站降低对机房和环境的要求;(4)研究和改善系统内负荷控制软件,在负荷低的情况下关闭和降低部分设备、降低发射功率;(5)改进空调换风能力,提高冷热交换的效率;(6)使用太阳能、混合能源、生物能源等替代能源,并使用智能换热节能技术等;(7)加强对机房的密封,对门窗玻璃等进行改造。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