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小区16bit排序是什么
小区基本排序和网络特征调整
l 小区基本排序和网络特征调整是切换判决的主要部分,根据已经完成惩罚处理后的各个邻区及服务小区情况通过一定的算法进行排序,确定各个小区之间的相对关系,为最后的切换做好基本的准备:
[ M准则
[ K准则
16bits排序
一、M判决:
根据侯选小区最小下行功率、最小接入电平偏移判断小区是否满足条件
M准则:只有高于最低接收电平的邻近小区才能进入侯选小区列表,即对邻近小区根据接收电平进行裁剪。
对服务小区而言:RXLEV(o)>MSRXMIN(o)
+ MAX(0,Pa(o))
对邻近小区而言:RXLEV(n)>
MSRXMIN(n)+ MAX(0,Pa(n))+ OFFSET
RXLEV(o) ,RXLEV(n)——服务小区和邻近小区的MS接收电平,
MSRXMIN(o)和MSRXMIN(n)——服务小区和邻近小区要求MS的最低接入电平。
Pa(o)=MS_TXPWR_MAX(o) - P;
Pa(n)=MS_TXPWR_MAX(n) - P;
P =MAX_POWER_OF_MS ;
MS_TXPWR_MAX(n)——BSS限制的手机最大发射功率。
MAX_POWER_OF_MS是手机本身所能达到的最大发射功率。
OFFSET——最小接入电平偏移
MAX(0,Pa(o))——现有算法只是考虑下行链路的最低接收功率门限,并未考虑上行链路的情况,对上行链路:
如果手机的最大功率超过BSS所要求的最大发射电平,那么Pa等于零,也就是手机的上行链路可以满足要求;
反之,就需要为满足邻近小区上行链路接收电平的要求对下行链路的最低接收电平增加一个补偿值。
二 、K准则:
把经过M准则裁减之后的小区,含服务小区和邻近小区,按接收电平进行排序。
三、16 Bit准则
服务小区与邻小区都有各自的排序结果,值越小,优先级越高,排队越靠前。
第1-3位:按照小区电平的排序。
排序的6个候选小区加上1个服务小区按电平(接收电平与相应的惩罚相结合)排序的结果
第4位: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比较位
服务小区的第4bit始终是0,
邻近小区的接收电平 => 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小区间切换磁滞时,置0;邻近小区的接收电平 < 服务小区的接收电平+小区间切换磁滞时,置1。
注意:小区间磁滞与PBGT门限的关系,在PBGT切换里,大者起作用。
磁滞的作用:
使用磁滞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乒乓切换,由于在两个小区交界处信号可能很不稳定, 这将会造成手机频繁地来回切换, 给系统造成负担。使用了磁滞就可近似于使得服务小区的小区覆盖半径扩大, 邻近小区覆盖半径缩小,这样切换就不容易进行, 进而防止乒乓切换。
第5-10位:切换层级位。
分层分级别(当邻区或服务区的电平低于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的关系时,屏蔽掉,全置为0)。可以分成64个优先级。
u 分层分级调整:
华为切换算法把整个网络分成4层,每层分成16级。层级越低,切换的优先级越高,“Micro Cell”层的优先级最高,“Umbrella”层的优先级最低。
相关参数:切换-小区描述数据表
小区所在层
小区优先级
第11位:负荷调整位
服务小区:负荷 >= 负荷切换启动门限时,置1,否则置0;
邻近小区:负荷 >= 负荷切换接收门限时,置1,否则置0。
负荷切换启动门限和接收门限见负荷切换数据表。
第12、13位:共BSC/MSC调整位
服务小区:恒为0
邻近小区:与服务小区属同一BSC/MSC时,12/13置0,否则置1
当邻区或服务区的电平低于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的关系时,屏蔽掉,为0。
当“共BSC/MSC调整允许”置为“否”时,屏蔽掉,为0
第14位:层间切换门限调整位
服务小区 : 接收电平 >=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置0。
否则置1,且第13、12、10~5位全部置0
邻近小区:接收电平 >=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置0。
否则置1,且第13、12、10~5位全部置0
注:不论邻小区或服务小区是否在同层同级,该位都要以本小区的层间门限和磁滞作比较
第15位:小区类型调整位
不论是服务小区或邻近小区:
为扩展小区时,置1;
为正常小区时,置0。
第16位:保留位
16:保留位:无参数影响;
15:保留位:小区扩展类型;
14:层间调整位: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13/12:共MSC/BSC调整位:邻小区与源小区所属的BSC/MSC,进行共BSC/MSC调整允许;
11:负荷调整位:负荷切换允许,负荷切换启动门限,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10/9:层排序位:小区所在层;
5~8:级排序位:小区优先级;
4: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比较位:小区间切换磁滞;
1~3:电平比较位:无参数直接影响;
楼上的就是标准答案了。
这是华为的16BIT切换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