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传感器 > 国内传感器市场分析,这几大区域为啥发展这么迅猛?

国内传感器市场分析,这几大区域为啥发展这么迅猛?

时间:09-10 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点击:

 

投资风险

一、技术风险

日本和欧洲在传感器件技术上拥有绝对优势,国内中高端传感器市场基本依赖进口,国内传感器核心技术太少。

  

二、市场风险

物联网未来的关键在于RFID、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领域,但国内企业都没有在某个领域处于垄断地位。

  

三、竞争风险

大企业不愿意做,小企业做不了,由于每个领域都需要量身定做的传感器,虽然有市场需求,但市场规模并不大,导致传感器厂家的技术投入成本太高;相反,传感器产品技术是建立在新型敏感材料、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仿生技术、新型储能技术和极低能耗技术上,小企业却根本不具备这种技术能力。

  

四、研发风险

传感器技术的研究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投入,一款传感器的研发,要6年-8年才能成熟,一般中国企业都承受不了这么长的周期。中国企业更难以承受失败,而传感器的研究失败的风险很高。

  

发展问题

一是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弱。

传感器在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的高端方面差距巨大,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100%从国外进口,90%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二是关键技术尚未突破。

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传感器工艺装备研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种、规格、系列不全,技术指标不高。

国内传感器产品往往形不成系列,产品在测量精度、温度特性、响应时间、稳定性、可靠性等指标与国外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四是企业能力弱。

我国传感器企业95%以上属小型企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规模效益差。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企业仍占据较大的优势。

  

投资建议

一、优化传感器市场发展环境

积极构建物联网及传感器发展生态环境,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服务以及移动互联网,积极融合产业链各环节,引导消费者参与,拉近产品与市场的距离。

  

二、政府加大相关保障设施建设

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应用落地,有效地聚集资金、人力以及社会各类资源发挥产业带动效应;

  

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瞄准市场需求广、领域带动效果明显的惯性传感器、环境传感器等产品进行重点投入,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加快进军高端传感器市场;

  

加快建立并落实信息安全保障体制,加强信息保护技术研发,建立安全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传感器商业模式

推广成熟应用模式,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培育新兴商业模式。

  

四、开发和研究新型传感器

MEMS传感器是采用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型传感器。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适于批量化生产、易于集成和实现智能化的特点。同时,在微米量级的特征尺寸,使得它可以完成某些传统机械传感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

  

五、提高传感器技术水平

1、发展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将向着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技术水平方向发展。关键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功能传感器、单芯片集成传感器和微处理系统的MEMS芯片、支持微处理器信息处理和存储的智能化传感器、适应各类特殊环境的高精度传感器等技术。

  

2、不断优化各环节的关键传感网技术

传感网技术关键是要突破传感器节点SoC芯片技术、组网通信和协同处理技术、低功耗低成本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微操作系统技术、传感网网关技术、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技术、传感网与移动通信网融合技术等,开发能适应极端环境的传感器节点设备等。

  

总结

传感器作为整个物联网的末端,潜在需求量最大。国内传感器行业对进口的巨大依赖已成为我国发展物联网的瓶颈,只有国内企业实现传感器的国产化才能提升整个产业的整体实力,才能实现加快物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我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约达到7500亿元,同时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约1200亿元。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等更尖端的传感器已进入国内市场,进入我们的生活。当前技术水平下的传感器系统正向着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今后,随着CAD技术、MEMS技术、信息理论及数据分析算法的继续向前发展,未来的传感器系统必将变得更加微型化、综合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