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集成单芯片,智能化从这里开始
随着物联网兴起与穿戴式装置普及,感测晶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根据市调机构统计,感测晶片2014-2019年之复合成长率约为13%,而2019年是占率更将达到240亿美元。不过,受限于尺寸大小、耗电量、成本等因素,穿戴式装置仍不能整合多种类的感测晶片,因此在功能上还不够智慧化,未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此之外,台湾虽在晶片制造及设计产业有高市占率,但感测晶片相关技术大多由国外大厂掌握,台湾感测晶片设计产业仅占全球不到1%。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并加速台湾掌握感测晶片市场,国家实验研究院晶片系统设计中心开发出"多感测整合单晶片技术",藉由台湾优势的半导体技术,整合不同种类的感测器与IC晶片,缩小晶片尺寸、降低功耗,同时也减少成本,让穿戴式装置能够更智慧化,且功能也更强大。
由于受限于可动或固定的设计,以及使用电极金属的不同,三大类感测晶片(运动、环境、生医)必须采用三种不同的制程,因此难以整合进同一装置当中。国家晶片系统设计中心前瞻技术组经理蔡瀚辉指出,若一件穿戴式装置必须同时具备不同种类的感测器功能,那么不同类的感测晶片之间、以及感测晶片与系统电路之间难以整合,这将造成微小化及功耗的困难,同时也提高生产成本。以苹果的Apple Watch来看,只内建了心律感测器、加速度计以及GPS,功能并不算多。
而多感测整合单晶片技术克服上述问题,将MEMS结构透过蚀刻等制成,在未破坏电路结构下,整合于一般IC晶片中,并且克服不同金属和半导体IC制程整合于单一基板的困难,只需透过单一标准制程就能够整合运动、环境及生医三大类感测晶片与IC电路。蔡瀚辉表示,未来单一晶片内除了能够整合多项不同种类的感测功能外,包含无线通讯、计算及记忆等一般IC功能也能一并整合其中。而他也指出,此技术让系统微小化,缩小了约50%的晶片尺寸,耗能降低一半,成本也只需传统感测系统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而目前晶片中心将与国内制程及封装厂合作,预计一至两年内有相关产品上市。
- 意法半导体(ST)荣获计算机世界杂志所颁发的荣誉奖项(05-30)
-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及多传感状态的融合估计算法介绍(06-30)
- 技术分析:深度解密多传感器融合系统(11-24)
- 最小的意法半导体(ST)MEMS模块让时尚纤薄的消费电子产品更具灵性(11-28)
- 一种有效的异质多传感器异步量测融合算法(08-01)
- 9个基于多传感器的经典应用方案设计(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