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爱立信基于IMS的固网移动融合(FMC)解决方案

爱立信基于IMS的固网移动融合(FMC)解决方案

时间:09-25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点击:

基于3GPP的IMS体系架构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 基于IP承载,IMS的功能实体和各参考点之间全部采用IP进行承载。

• 实现业务和控制的完全分离。IMS中所有业务都由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来实现,S-CSCF根据用户数据中的触发条件将业务触发到应用服务器,由应用服务器来实现业务的控制。同时还定义了业务引擎来提供应用服务器开发环境,开放第三方业务接口,因此业务的开放性更高,更有利于新业务的快速实施。

• 归属网络的CSCF进行呼叫控制。IMS要求用户从拜访地接入网络后,必须回到归属地进行用户的注册、呼叫控制和业务触发。这种控制方式有利于运营商对网络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计费和服务质量的管理。

• 为终端提供漫游特性。IMS中引入P-CSCF功能实体,终端无论是漫游到外地还是到其它运营商的网络中,都能通过拜访地或拜访网络地的P-CSCF接入到IMS中,从而建立用户终端与其归属HSS和S-CSCF之间的SIP信令通路。

• 策略控制和QoS保证。IMS中提供策略控制和QoS保证机制,终端在会话建立时协商媒体能力并提出QoS要求,要求在会话建立之前由策略控制单元为会话预留资源,策略控制单元在传输层为媒体流预留资源,从而在传输层保证QoS。

• 与接入方式无关。在IMS中,无论用户采用固定还是移动接入方式,都由接入网络完成用户终端到网络的数据通道的建立,IMS只负责在用户与网络的数据通道建立后通过SIP协议完成主、被叫之间的呼叫建立。

3. 爱立信的IMS解决方案

爱立信IMS体系架构

爱立信的IMS是一个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基于3GPP、OMA和TISPAN等标准化组织的IMS体系结构,包括IMS公共核心部分,业务服务器和业务引擎以及支持系统。爱立信IMS解决方案同时还包括专业服务,特别是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管理,这是每个IMS系统实施的关键部分。IMS公共核心部分和业务部分作为IMS解决方案的模块,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商业战略及业务需求选择相应模块来构建自己的IMS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固网移动融合。

爱立信IMS业务

目前3GPP、TISPAN和OMA等标准化组织已对一些应用定义了相应的规范,实现了终端用户与运营商之间的互操作性,使这些应用商业化。作为全球领先的电信厂商,爱立信能够为运营商提供在IMS领域的全套解决方案。爱立信根据规范已实现商用的IMS业务包括:

• 多媒体电话业务(Multimedia Telephony)
• 消息业务(Messaging)
• 步话机业务 (PoC)
• 视频共享业务 (Video share)
• 呈现状态服务与数据管理业务(Presence Group and Data Management)
除了提供标准的IMS业务外,爱立信还提供一系列部分标准化的自有业务和解决方案。

爱立信IMS成功案例

爱立信是全球领先的IMS设备制造商,目前在全球签署了54份IMS系统商用合同和80份IMS系统测试合同。全球已有二十多个IMS系统投入商用运营,其中包括中国网通的IMS多媒体电话系统(IMS Multimedia Telephony),台湾远传电信的基于IMS的FMC系统等均采用爱立信IMS解决方案,并由爱立信提供系统集成服务。

台湾远传电信拥有GSM和WCDMA移动网络,占有三分之一台湾移动市场份额。由于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导致的有限的利润空间,远传电信期望IMS成为将来的利润来源。远传电信基于IMS提供的大宽频服务(Big Broadband)面向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整合的无线上网与通话服务。支持统一帐单,家用WiFi话机,3G/WiFi双模手机,PC软终端等特色。

今年年初,爱立信又被VimpelCom在亚美尼亚的运营商ArmenTel公司选为其IMS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由于近期并购了Golden Telecom,VimpelCom成为真正的FMC运营商,爱立信为ArmenTel的解决方案将推出集成固定和移动网络服务融合的下一代网络。7月成功完成的演示系统展示了多项创新业务,包括移动,固定用户及SIP IMS 用户的短号码拨号,会议电话,面向企业用户的移动办公通信解决方案。

4. 结束语

基于IMS的FMC已得到全球的认同,随着中国通信网络的普及,多业务、融合化的无缝通信成为用户的迫切需求,为IMS大规模商用推广创造了良好环境,爱立信作为IMS设备提供商既迎来了新的商机也面临新的挑战。爱立信希望以领先的技术、产品与服务,借助在全球市场的丰富经验,为中国运营商构建能够提供全业务的融合的下一代网络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