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中国移动本地管道网规划

中国移动本地管道网规划

时间:05-24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划至关重要。

  (3)收集相关图纸

  要收集的图纸主要有城市规划总图、分区规划图、城市地形图、城市道路规划图、扩建道路图、旧城区改造图和新开发区规划图等。通过收集图纸,了解城市建设现状,城市的近期建设计划和中长期建设规划;了解工业区、商业区、办公区、住宅区、绿化休闲娱乐区等城市区域的具体规划;了解城市建设的新变化,注意城市建设方案的重大调整;了解拟规划建设管道路由的地上、地下建筑情况、土质情况和地下水位情况等。在充分掌握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地下通信管道建设规划,并及时调整、修订管道建设规划,才能做到紧跟城市建设步伐,满足传输网发展建设需要。

  3.2 管道路由选择原则

  本地通信管道网管道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通信管道宜建在城市主要道路、新建道路和住宅小区,对于城市郊区的主要公路也应建设通信管道。

  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公用通信管道相连接。

  管道路由要充分考虑分路建设的可能(包括在道路两侧建设的可能),做到既满足规划期内通信需求,又不失管道网的灵活性。

  管道路由应选择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定型道路上,不宜在规划未定,道路土壤尚未夯实,土质为流沙及其他尚不稳定土质的地方建筑管道,尽量避免在狭窄的道路上建设地下管道。

  应尽量避开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管道的铺设位置,尽可能选择在人行道上或绿化地带,以减少对交通的影响,降低工程造价;选择在线缆需要引出较多的一侧,以减少穿越街道数量。

  3.3 通信管道、管孔安排的一般原则

  目前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有通信光缆、通信电缆、小同轴电缆等,今后有线通信传输介质主要是通信光缆,光进铜退是一种必然趋势。根据中国移动通信的特点,不太可能使用通信电缆作为传输介质,所以对于中国移动来说,通信管道主要承载通信光缆,而管道光缆外径一般在20 mm左右,所以管材宜选择外径为110 mm的多孔管(一般选用7孔,下同),或者外径为30 mm左右的小孔径塑料管。同时兼顾管孔使用的灵活性,部分管材可选用PVC管。考虑成本因素,钢管一般只用于过桥或者跨路地段,不作为管道的主用材料。

  管孔选择原则一般为:1孔管道则取1孔多孔管;2孔以上为偶数的,则一半为1孔多孔管,一半为1孔PVC管;2孔以上为奇数的,则取多孔管比PVC管多1孔。

  (1)出局管孔配置的一般原则

  核心机房:应考虑不少于3个出口,总的出局管孔数不应少于24孔。

  骨干机房:应考虑不少于3个出口,总的出局管孔数不应少于18孔。

  汇聚机房:应考虑不少于2个出口,城区每个方向管孔数不应少于4孔,乡镇每个方向管孔数不应少于2孔。

  一般基站:如具备建设管道条件,应考虑两个出口,每个出口一般建设1孔。

  (2)道路各路段管孔配置的一般原则

  省会/直辖市:是一个省/直辖市移动通信枢纽中心所在地,除担负本省移动通信转接任务外,还是省内外移动通信的入口和出口,所以管道网规划除满足本地网光缆建设要求外,还要考虑满足一干和二干光缆的建设要求。主干道路管道为4~6孔,次干道规划为2~4孔。

  一般地级市:是一个地区移动通信入口和出口,主要满足核心层、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的光缆建设需求。主干道路管道为4孔,次干管道为2孔。

  县市城区:主干管道为2~4孔,次干管道为1~2孔。

  经济开发区和重要乡镇:中心道路为2孔,其他为1孔。

  国道、省道、乡道:如果在国道、省道、乡道需要建设管道,一般为1~2孔。

  住宅小区:一般建设1~2孔,且要考虑两个以上不同路由的出口,方便未来不同路由组环。

  3.4 人(手)孔选择和设置原则

  人(手)孔选择一般原则是:1孔管道选用SK1,2~3孔管道选用SK2,4~6孔管道选用SK3,7~12孔管道选用小号直通人孔,13~24孔管道选用中号人孔,25~48孔管道选用大号人孔;分支、转弯处可考虑大一型号的人(手)孔。

  建设管道时,在交叉路口、商住区、写字楼等,要留有人(手)孔,并考虑一定的跨路路由,便于光缆的集散。

  考虑重点区域的业务快速接入,管道建设时必须合理设置引上管。

  对于综合管道,为了明确产权,便于维护管理,宜采用同沟不同井的建筑方式。

4、结束语

  通信管道是通信网络承载性战略资源,管道规划是城市道路规划、管道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移动各级管道部门应切实重视管道规划,通过规划,可以合理配置资源,为后期管道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