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综合布线技术光纤的发展及其应用的问题

综合布线技术光纤的发展及其应用的问题

时间:01-26 来源:赛迪网 点击:

加了60%的可用带宽,所以全波光纤为采用粗波分复用系统(CWDM)提供了波长空间。例如,1400nm窗口的波长间距为2.5nm时,就可以提供40个粗波分复用波长,而1550nm窗口提供40个波长时,其波长间距为0.8nm。显然,1400nm粗波分复用的波长间距比传统的间距更宽,而更宽的波长间距使系统对元器件的要求大大降低,所以CWDM的价格低于DWDM的价格,从而使电信运营商的运行成本降低。

目前,全波光纤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获得了国际技术标准的支持。1999年7月,美国电信协会(TIA)投票通过了低水峰光纤的详细指标。1999年10月,国际电器技术协会(IEC)第一工作组通过了将低水峰光纤纳入B.13新光纤类别。1999年10月,ITU-T第15专家小组在日本奈良通过了将低水峰光纤(全波光纤)纳入到G.652增补项。所以,全波光纤已经解决了缺乏标准支持的问题。

开辟1400nm窗口必须要有一系列有源和无源器件的支持。目前适用于这一波长区的光源有EA、DFB和FP,光接收器件有PD和APD,光放大器有拉曼放大器和量子阱半导体光放大器,无源器件有薄膜滤波器、光纤布拉格光栅等等。因此,开发和利用光纤1400nm传输窗口的条件和时机已比较成熟。

目前,1400nm波段商用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朗讯科技将有两套使用1400nm窗口的WDM系统面市。一套是在WaveStarAllMetro系统中增加1400nm窗口,此系统可在一根光纤中传输1400和1550nm两窗口的信号。此系统具有光放系统,应用在高速率的大城市骨干环网。第二套是1400nm城市接入网系统Allspectra系统。此系统使用粗波分复用(大约20nm信道间隔),使用全波光纤可提供16或更多的波长信道,而普通光纤只能提供大约10个信道。此粗波分复用产品应用在短距离环网(40公里以内)。

二、城域网中光纤选型的考虑

1.光纤选型的原则

由于因特网、IP数据业务和各种新兴业务的推动,全球通讯容量正在发生爆炸性的增长,并促使光纤技术达到更大的容量、更高的可靠性和更经济的解决方案。扩大光纤通信系统传输容量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采用时分复用TDM技术,另一个是采用波分复用WDM的技术。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来说,已经达成这样一个共识:WDM技术不仅仅在长途通信中发挥巨大作用,同样它也将被用于本地城域网中,并发挥扩大通信容量的巨大作用。因此,未来城域网络的基础平台就是能提供巨大的网络带宽、具有可灵活扩容的网络结构、对任何业务信号和业务速率均透明的波分复用(WDM)光传送网。

WDM光传输系统的网络结构可以有3种形式:点到点的WDM系统、由具有固定波长上下的光分插复用器构成的WDM环网和具有光交叉连接器的全光网络。

这3种网络结构也可以说是WDM光传输系统将经历的3个发展阶段。点到点的WDM系统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网络提供者的光纤通信系统上的WDM网络结构,它是对通信链路进行直接扩容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先被采用的WDM扩容方式。随着具有固定波长上下的光分插复用器(OADM)的出现,目前已开始出现了用OADM来对WDM系统进行组环网的商用WDM产品。

对在本地城域网中引入WDM光传输系统来说,也将根据城域网中通信容量的发展需求,在合适的时间分阶段地引入WDM系统:最先是点到点的WDM系统,然后是WDM光环网,最后实现用波长进行路由选择的光网络。所以,对作为WDM光网络的物理传送媒质的光纤进行选型时,不仅应考虑各种光纤本身的特性,还应考虑本地网中通信业务量需求的大小、本地网的网络结构、本地网的网络技术和本地网中地区的差异性,并根据现有条件选择在合适的切入时间来铺设新的光缆网络。

2.各种光纤特性的比较

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距离受光纤的损耗、光纤的色散特性和其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无中继放大器的光信号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20km,另外,因为出现了以掺铒光纤放大器为代表的光放大器,所以光纤的损耗特性已经不再是限制传输距离的主要因素。目前,限制光纤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的主要因素是光纤的色散特性和非线性特性。

(1)G.652光纤

根据理论计算,在普通的单模G.652光纤中,对于以1550nm波长来传输光信号的光纤系统来说,当光纤传输系统传输2.5Gbit/s的光信号时,光纤的色散受限传输距离为960km;当光纤传输系统传输10Gbit/s的光信号时,光纤的色散受限传输距离为60km;当光纤传输系统传输40Gbit/s的光信号时,光纤的色散受限传输距离大约为4km。

在北京本地网中采用2.5Gbit/s的速率对传输网进行组网时,因G.652光纤色散受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