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光纤接入设备及使用图解

光纤接入设备及使用图解

时间:01-24 来源:C114 点击:
由于不同种类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不断增长的IP数据、话音、多媒体图像等多种新业务需求,促使了各大网络运营商的传送网络环境发生了翻天俯地的变化,以前那些以承载模拟话音为主要目的的传统城域网和接入网在容量以及接口种类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多种多样的新业务传输与处理的要求。

于是迫于社会信息量的突飞猛进,那些专门为城域网和接入网上提供新业务传送的技术及设备迅速发展起来。其中以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和PON(无源光网络)发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们都是基于光纤传送技术、在城域网或接入网上提供多种新业务承载的最佳解决方案。

基于光缆的光纤接入技术是未来宽带网络的发展方向,它的发展也离不开光纤接入设备发展和支持,就像鱼与水一样。谈起光纤接入设备不得不提起它的三代发展经历:

第一代大量采用地PDH(光纤光端机)设备,包括点到点型和星型局端设备,不具备汇聚功能。全部采用PDH传输协议,也没有光接口规范。用户业务如E1和数据业务通过远端设备,利用私有PDH协议进行复接,经光纤传输到局端设备。局端设备按照私有协议对PDH光信号进行分接,又转换成为E1等PDH接口,再通过电缆经DDF配线架与城域骨干/汇聚设备连接。由于PDH协议的局限性致使各类光纤接入设备很快落伍。

第二代鉴于第一代设备的缺陷,一些PDH设备厂商研发出第二代设备,即在局端设备中增加一个SDH(密集型光波复用)终端卡。在局端与远端设备之间仍然采用私有的PDH协议,而在局端提供汇聚功能,将原来的E1信号经SDH终端卡复用,并给出标准SDH接口。主要解决了局端设备与城域骨干设备的互连问题和统一接口标准。

第三代是SDH直通设备,包括汇聚型和非汇聚型。由于新业务覆盖面广,新一代SDH直通设备已经能够按照SDH规范,自动适配到SDH进行传送;非汇聚型的远端设备可以通过SDH光接口直接连接到城域网汇聚层节点上,适合从汇聚层网络上分支出较少的业务接口。汇聚型则在局端插入SDH汇聚设备,将来自多个方向的VC12业务汇聚到上行SDH接口中,从而节省大容量骨干节点设备上的STM-1接口卡数量。主要解决了各设备兼容问题,便于以后升级、维护。

光纤接入设备发展到今天,由于光纤接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加盟,光纤接入设备的类别也越来越明显,主要分三大类为:

(1)光纤通信接续文元件(适用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终端连接),如:光纤跳线、光纤接头(盒)等。

(2)光纤收发器(适用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如:包括光纤盒、光纤耦合器和配线箱(架)等。

(3)光缆工程设备、光缆测试仪表(大型工程专用),如:光纤熔接机、光纤损耗测试仪器等。

对于前两大类是我们经常可以了解、接触的光纤接入设备产品,下面小编就以光纤通信接续文元件和光纤收发器两大类设备作个介绍:

光纤跳线

跳线就是不带连接器的电缆线对或电缆单元,用在配线架上交接各种链路。光纤跳线用于长途及本地光传输网络,数据传输及专用网络,各种测试及自控系统。

光纤接头(盒)

光纤接头(盒)主要用于光纤与光纤、光纤与设备之间的连接。

光纤盒

光纤盒应用于利用光纤技术传输数字和类似语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光纤盒可进行直接安装或桌面安装。特别适合进行高速的光纤传输。

上图的产品是100Base-TX双绞线对100Base-FX多/单模光纤转发器,主要为要求长距离、高速、宽带宽的快速以太网工作组用户设计。

上图的产品是10/100M自适应快速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它可以实现双绞线和光纤两种不同传输介质的转换,中继10/100Base-Tx和100Base-FX两个不同网段,能满足远距离、高速、高带宽的快速以太网工作组用户的需要。

光纤模块卡

千兆系列光纤模块卡,是与交换机配合使用,使用光纤或五类双绞线传输,可扩展局域网范围,扩大带宽,适合于大、中型局域网在扩大带宽、扩展其网络覆盖范围时使用。该光纤模块完全符合IEEE802.3z协议,工作于850nm、1300nm模式;也完全符合IEEE802.3ab协议,兼容其他相同千兆协议的设备,由于体积小,直接安装于交换机内部,不需额外占用空间,由交换机内部供电,安装使用简便,可配合多款交换机使用。

光纤耦合器

光纤耦合器(Coupler)又称分歧器(Splitter),是将光讯号从一条光纤中分至多条光纤中的元件,属於光被动元件领域,在电信网路、有线电视网路、用户回路系统、区域网路中都会应用到,与光纤连接器分列被动元件中使用最大项的。光纤耦合器可分标准耦合器(双分支,单位1×2,亦即将光讯号分成两个功率)、星状/树状耦合器、以及波长多工器(WDM,若波长属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