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IEEE 802.16e 综述
b. 下行链路
为了满足移动性需求,使得接收机在时变信道中仍能正常工作,IEEE 802.16e中提出了两种信道估计方法:跳频导频插入机制和中间导码(Midamble)插入机制。
为了与IEEE 802.16d 兼容,IEEE 802.16e 中保持了每个OFDM 码元8 个导频的结构。在跳频导频插入机制中,导频的位置是逐码元变化的,以8 个码元为一个变化周期。在从固定业务到移动业务的转换过程中,移动台的信道估计会遭受严重的干扰。为了恢复信道估计,在转换过程中可以传输一个OFDM 码元长的中间导码,此导码应不同于一般的导码以避免在帧搜索时的错误检测。
中间导码插入机制通过在下行链路帧中定期的插入中间导码进行信道估计。这种机制适合于某些低速的应用,对于车载速度的应用,由于信道变化较快,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2 )对O F D M A 方式的改进
a.前导码(Preamble)的加入
下行链路第一帧的帧头前加入了一个Preamble,如图1 所示。此Preamble 主要用于多小区实施方案中的各种估计,基站间相对位置的计算及获得邻近基站接收信号的功率和质量等信息。
b. 小型子信道的划分
为了提高功率的集中度,OFDMA 的子信道被进一步划分为小型的子信道。在下行链路中,每个子信道被进一步划分为6 个小型子信道。IEEE 802.16a 中每个子信道中包含48个数据子载波,一个突发在时间上包含3个码元。
为了保持与IEEE 802.16a 的兼容,IEEE 802.16e 中每个小型子信道中包含了8 个载波,一个小型突发在时间上含3 个码元,这样每个突发包含24 个数据载波。在上行链路中,每个子信道被进一步划分为5 个小型子信道。原来的53 个子载波被划分为3 个含11 个载波、2 个含10 个载波的小型子信道,起到了最大频率分集的效果。
2.2.2 MAC 层
IEEE 802.16e 对MAC 层也进行了改进,主要是对于物理层和其他功能的修改增加了相应的消息和消息传输机制,并实现了快速自动请求重传(ARQ)和预留,以实现低时延。另外增加了针对上行链路的功率、频率和时隙快速调整功能,以适应移动性的要求。
2.2.3 切换方式
IEEE 802.16e 中采用了终端辅助的切换方式,移动台收集相应的切换信息并将其传输给网络,网络收集相应的信息,进行判决并执行切换。有三种类型的切换:
2.2.4 休眠模式
IEEE 802.16e 还做了一些降低功耗方面的改进,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的终端设备使用电池作为能源,这就要求移动台的能量消耗应该最小化,且在空闲时刻不消耗功率,IEEE 802.16e 为降低功耗,引入了两种工作模式:工作模式与休眠模式。
所谓工作模式就是移动台处在正常接收和发送PDU 的状态,与之相对应,休眠模式就是移动台处在不发送和接收PDU 的状态,在休眠模式时,移动台可能会关掉电源。
休眠模式有两个参数:休眠间隔和监听间隔。移动台向基站请求认证后,移动台就可以进入休眠模式,进入休眠状态的移动台重新回到工作模式是由休眠间隔来决定,在工作模式和监听间隔内,移动台会向基站发出请求指令,检查基站是否有PDU 等待发送,如果有等待发送的PDU,移动台就回到工作状态,否则,移动台继续休眠。
3 IEEE 802.16e与IEEE 802.20的技术
比较目前,在移动无线宽带接入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争论的还有IEEE 802.20 移动无线接入标准。现将IEEE802.16e 与IEEE 802.20 在用户、服务提供商和技术3 个方面进行比较,详见表2。
从表2 可知,IEEE 802.16e 技术为对移动性要求不高的用户提供高速、有效的对称数据传输;而I E E E 802.20在保持相对于前者较高数据传输速率的同时,能够满足用户更高的移动性要求。从技术上讲,这两种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都是先进的,代表了以后无线宽带通信的发展方向。但在实际应用上,其技术实现大多还处于探索之中,要实现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结束语
随着各种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的普及,用户越发迫切地要求通过无线接入提供高速的多媒体业务,因此,移动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已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IEEE 802.16e 与IEEE 802.20 正是目前人们讨论最多的两个移动无线宽带接入热点技术。本文重点对IEEE 802.16e 的物理层和MAC 层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最后将IEEE 802.16e 与IEEE 802.20 在用户、服务提供商和技术3 个方面进行比较。
- WIND-FLEX的系统结构及其应用场合(02-22)
- UWB精确定位的无线技术标准(04-10)
- 破解WiMAX物理层测试瓶颈(01-10)
- 智原发表可授权以太网控制器与物理层IP(01-08)
- WiMAX物理层关键技术及其演进解决方案(06-15)
- ST测试65nm多标准硬盘驱动器物理层IP模块 (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