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FTTH网络的建设与运营

FTTH网络的建设与运营

时间:05-25 来源:通信世界网 点击:
2003年以后,FTTH技术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际大型运营商纷纷将FTTH作为未来宽带接入网发展的战略目标。日本和美国是最为激进的两个国家,日本政府制定的"e-Japan"计划鼓励了NTT、KDDI等固网运营商投入到FTTH网络的建设中,美国的电信运营商出于与CABLE运营商竞争的需要,纷纷投资建设FTTH网络;另外,亚太(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欧洲(德国、法国、荷兰等)也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与此同时,中国内地的运营商已经从跟踪观望转变到积极试验、摸索推广的积极态度,这一时期,主要的运营商开始进行设备测试、技术规范制定、现场试验,通信标准化协会也开始着手制定有关EPON、GPON的技术要求和互通性规范,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国内FTTH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目前中国在FTTH领域的积累与探索已经与世界同步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本文将根据近年FTTH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就目前中国FTTH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包括FTTH技术比较、FTTH的运行维护等方面内容。

  一、FTTH网络的技术比较

  FTTH网络的实现技术有两个重要的分支:点对点(P2P)的有源接入技术(AON)和点对多点(P2MP)的无源接入技术(PON)。关于适合中国发展FTTH的技术选择问题集中在两个层次:第一,以P2P技术为主导还是以P2MP技术为主导;第二,以EPON技术为主导还是以GPON技术为主导,目前对第二个问题的争议是最多的。下面对这两点加以分析。

  1.P2P技术与P2MP技术

  P2P技术的代表是媒质转换器(MC),其最新进展是IEEE802.3ah(现行标准IEEE802.3-2005)中提出了对P2P技术的标准化,其主要内容是规范了光接口的指标,增加了链路层的OAM功能,包括远端故障指示、远端环回控制、连接监控扩展功能等,这些OAM功能能在链路失败或远端故障的情况下快速定位故障点,增强了系统的维护能力与管理能力。目前能提供标准的P2P设备的厂家只有华为、瑞斯康达等少数几家,且设备对新标准的支持能力还很弱,基本无法实现互通,现网中的应用仍然以传统的MC技术为主。

  由于P2P技术自身的特点,其规模应用的成本将远高于以EPON、GPON为代表的P2MP技术。在同等接入距离下,单个P2P设备的建设成本要比EPON、GPON设备都低,但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P2P方案的设备成本与线路成本将呈线性增长,而EPON、GPON方案只会在设备成本方面有少量增长,PON技术的成本优势明显。因此,P2P技术与PON技术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关系,而应作为FTTH的一种补充手段,对于住户分散、密度低的区域用户或对保密性有严格要求的企业客户,采用P2P技术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2.EPON与GPON技术

  EPON与GPON谁将成为FTTH的主导是全球范围内争论的问题,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美国、欧洲、澳洲等运营商选择了GPON技术,亚太(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运营商选择了EPON技术,这使得EPON与GPON的产业链都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以促进其发展完善。对中国而言,也许暂时不下结论是稳妥的选择。仅从技术可行性角度考虑,目前EPON与GPON已无明显的差别,下面进行详细地分析。

  (1)基本的传送能力

  在基本的传送能力方面,EPON与GPON有相近的功能和性能。EPON标准规定了两种传送能力,分别是10km(1:32)分光和20km(1:32)分光,但这主要取决于光收发模块的性能,实际测试表明,采用CLASSB+光模块,EPON系统能达到20km以上和1:64分光的传送能力,这与GPON标准制定的指标基本相同。

  (2)业务承载效率

  关于两者的业务承载效率,许多文献在理论上做过对比,结论不尽相同,被引用最多的结论是EPON的以太网承载效率只有60%~70%,GPON可达到97%,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EPON的上下线吞吐量均能达到900M以上,因此,如不考虑EPON采用8B/10B编码带来的效率损失,GPON在承载效率上约有5%左右的优势。这种差别不足以判定孰优孰劣。

  (3)互通性进程

  从ADSL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经验来看,实现终端开放性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环境,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成本,是技术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GPON标准的成熟性有着先天的优势,ITU-TG.984.3(GTC层规范)和G.984.4(OMCI)规范为GPON设备的互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SAN组织已经于2006开始了互通性的测试工作,但遗憾的是,能提供稳定版本参与测试的设备有限,GPON技术的互通性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而EPON的互通性工作则必须先由完善IEEE802.3-2005工作开始,IEEE802.3-2005仅对EPON系统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做了规范,对动态带宽分配、终端设备的认证、业务层功能(如组播、VoIP和TDM业务的承载、VLAN等)、服务质量(QoS)保证、网络管理等设备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均未做规定。另外,IEEE802.3-2005存在规定不完善或者模糊之处,也会导致各厂商在理解和实现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互通性问题。但好在这些影响互通的因素已经找到,主流芯片厂商正在积极开发或已经发布具有互通功能的解决方案,这种产业链各环节的积极配合使得EPON的互通性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EPON与GPON技术近两年均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两者的发展路径不同,GPON技术是遵循先严格标准化后产业化的发展思路,EPON技术则是以产业化为起点,最终在产业联盟内形成标准化。这两种思路都将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就目前情况看,两者的发展路标都已走到推动互联互通的阶段,当互通性问题得以解决之后,真正能够左右运营商进行技术选择的也许只有价格因素了。因此,积极参与推动EPON技术的互通并关注GPON技术的互通性进展是目前运营商的工作重点。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