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智能网和NGN的互通互融
一、智能网和NGN|0">NGN网的体系结构
1.智能网
智能网是为了更灵活、方便、经济、有效地提供增值业务,借助于No.7信令网和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的支持,在传统交换网中引入的一种叠加网络。智能网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网络的交换功能与业务功能相分离,把电话网中原来位于各个交换机中的对增值业务的控制功能集中到新增的控制设备--由中小型计算机组成的智能网业务控制点上,我们称之为SCP(业务控制点),而原有的交换机仅完成基本的呼叫接续功能。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SSP检测到智能呼叫的请求,送查询信息到SCP,SCP查询数据库进行各种译码;同时,SCP能根据SSP上报来的呼叫事件启动不同的业务逻辑,根据不同的业务逻辑向SSP发出呼叫控制命令,从而实现各种智能业务呼叫。在这种交换和控制相分离的呼叫模式下,预付费、各种卡类以及被叫付费等增值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
2.NGN网
NGN,即下一代通信网络。它是以软交换为核心的,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的基于分组技术的综合开放的网络架构,代表了通信网络发展的方向。NGN具有分组传送、控制功能从承载、呼叫/会话、应用/业务中分离、业务提供与网络分离、提供开放接口、利用各基本的业务组成模块、提供广泛的业务和应用、端到端QoS和透明的传输能力通过开放的接口规范与传统网络实现互通、通用移动性、允许用户自由地接入不同业务提供商、支持多样标志体系,融合固定与移动业务等特征。其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NGN网的体系结构
由图2可见,NGN网络分为业务层、控制层、传送层、接入层,它延伸、扩展了智能网功能部件相分离的思想,通过业务和呼叫完全分离,以及呼叫控制和承载完全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NGN网对原有网络的彻底改造不仅表现在电路交换上,还有分组交换,它是一种集语音、数据、传真、和视频业务于一体的开放式、业务驱动型网络。
二、智能网和NGN网之间的互通互融
1.互通互融的必要性
人们对业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是网络结构的变化的重要原因。NGN业务最大的进步之一就是开放式业务提供架构,传统的智能网虽然实现了业务控制和网络控制的分离,但这两个控制层之间采用的仍然是电信网内部协议,整个智能网仍然是一个封闭的网络,越来越重要的增值业务只能由电信运营商自己来提供,这与NGN在网络层采用开放的IP技术相矛盾。因此,在下一代智能网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传统智能网和NGN网将有一段并存期,此外,如何更充分的利用原有智能网的现有资源,都使它们之间的融合、互通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2.网间技术的探讨
现阶段,安徽省共有三套智能平台(贝尔、华为和中兴智能网),以及一个中兴的彩铃平台。融合的关键在于智能业务的互通,就现网情况来看,实现互通有两种途径:
(1)通过中继媒体网关TG直接与PSTN进行话路互通,在PSTN侧接入智能网,软交换系统不用作智能触发,只完成话务控制,将呼叫指到各本地网的长途局,由长途局(作SSP用)实现业务触发功能,SCP则直接通过INAP协议与长途局SSP进行信令交互来完成对智能业务的控制。
(2)软交换SS直接触发SCP方式,目前采用的也是INAP协议。但由于INAP协议的复杂、不具备开放性,并不是未来NGN发展的方向。现在比较认同的是以Parlay为代表的开放式业务接口技术。
另外,SHLR即综合智能归属位置寄存器,在智能网和NGN互通互融的演进过程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它存储了主叫和被叫的逻辑号码和物理号码的对应关系,以及它们的业务属性。正是SHLR根据业务属性下发的智能接入码才使得软交换SS或长途局SSP可以送往不同的智能平台来触发业务。
现以预付费用户拨200打彩铃为例,说明智能网和NGN是如何协同工作、互融互通的。
主叫用户拨打了200后上软交换,此时软交换收到的是主叫的物理号码。
软交换SS再将主叫物理号码和被叫200送给SHLR。
SHLR根据主叫属性返回逻辑号码和预付费接入码给SS。
SS收到预付费的接入码后,在主叫逻辑号码前加上区号,再上华为SCP触发业务。
华为SCP响应SS的触发以后,将预付费接入码吃掉再送回SS。
SS再上SHLR查询。
SHLR查询没有新业务,将主叫逻辑号码和200返回给SS。
200业务是在贝尔长途局SSP触发,所以SS将主叫逻辑号码和200再送给贝尔长途局SSP。
贝尔长途局SSP在主叫前面加上区号后把被叫200送给贝尔SCP触发业务。
贝尔SCP收到200后控制该项业务的进程,将被叫逻辑号码返回给长途局SSP。
途局SSP将
- GSM移动智能网计费检测方法(12-01)
- 构筑纵深的智能网络安全防御体系(08-16)
- 智能立体网络部署之道(03-09)
- 物联网智能网关应用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06-29)
- 3G及TD-SCDMA务实发展策略思考(08-30)
- 华为:U-SYSTM通用NGN解决方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