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话务密度区的网络优化技术
优化。
站址选择在建网初期相对较为容易,主要是为解决无线覆盖问题。但在网络不断扩容的过程中,特别是已具相当规模的今天,覆盖问题只存在于极少数偏远郊区及市区的高楼大厦之间、地下室、大楼内部等地方,已不是主要问题。因此,站址选择的思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解决高话务区的高阻塞和盲点问题。由于目前一般市中心区域基站间距仅400m左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基站为早期建设所设,天线高度、发射功率、站址位置等不能符合现在网络需求,需要根据具体地形大力寻找新站,对于部分大厦、娱乐场所及商业街则可通过增加微蜂窝来解决。
2.设备优化。
GSM网络在建网或扩容时,普遍存在周期短,速度快的现象。因此无论在工程中还是在规划中都留下一些质量问题,需要在优化中找出并解决。在优化过程中需注意以下设备问题:
(1)基站经纬度有误
在网络中经常发现部分基站的实际经纬度与规划中的经纬度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选址中碰到困难,最后更改站址,但规划数据库中未能到得及时更新,仍按原规划方案设计邻区关系及进行频率规划,因而造成很多频率干扰、盲区及邻区参数不合理问题,对移动网络基础结构产生较大影响。
(2)天线水平角及方位角有误
此种问题在设备优化中经常发现,由于工程施工检验不严格或长时间工作后外部环境影响,造成天线方向角与规划设计不一致(具体现象:天线为0度角或反向发射、下倾角大于15度、水平角与设计偏差10度以上等)。再加上多次扩容后未及时进行后期网络优化,容易由此导致频率干扰、越区覆盖、盲区、覆盖区重叠而无主控小区等现象。
(3)分集接收天线间距过小,收发天线不平行
采用分集接收天线时,若收发天线间距在2m~5m时,则可达到理想效果,获得3dB左右增益。而有些收发天线的间距过小,在1m之内。这样很难获得分集接收的效果,影响接收质量。此外,由于收发天线不平行,将导致上下行接收质量差别较大,严重影响通话质量、切换成功率等指标。
(4)天线阻挡
很多天线在架设后,由于后期广告牌的设立、周围新建筑物的产生,造成部分扇区难以吸收应有话务量,虽然处在高话务区,但话务量却很低。通过对天线位置的重新调整,保证天线覆盖的合理性,以缓解周围小区的话务负荷,确保无线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
(5)天线高度过高
在建网初期,因用户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大区制基站,使用高铁塔,以增加覆盖范围。但在经过数期扩容后,特别市区基站密度较大,需进行从新天线优化,特别是天线的高度应下降,否则会对周围多个基站造成干扰,同时也造成越区覆盖、切换成功率下降、掉话率上升等现象。
3.频率优化。
根据现有网络高话务高密度的特点,原有的各类频率规划方案(一般4*3、5*3频率复用方式)已不能适用,由于频率资源对移动通信发展制约很大,因此,如何开发新的频率资源以及进一步提高现有频率资源利用率,尽可能增加系统容量,已成为网络规划与优化中的重点。
跳频技术可以实现GSM系统频率的紧密复用,从而为大幅度提升网络容量提供了便利条件。跳频的频率分集效果改善了网络质量和话音质量,虽然跳频技术使小区间同频或邻频干扰源可能增加,但来自不同小区或频率时隙干扰的相关性很小,干扰能得到均化或克服。跳频的干扰分集使系统的干扰分散和平均,可方便地实现MRP、1×3、1×1等紧密频率复用方案。
现在网络中较多使用MRP技术进行新的频率规划,提高系统频率利用率。其基本原理就是把所有可用载频分成几种不同的组合,每一组合作为独立的一层,代表不同的复用组。做频率规划时逐层分配载频,不同层的频率采用不同的复用方式,频率复用逐层紧密,也就是说在整个网络中采用不同的复用类型。
采用MRP技术必须采用跳频、动态功率控制、不连续发射等技术处理干扰,这是MRP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在实际频率规划时,对于BCCH,由于控制信道不使用DTX和跳频,发射功率大,干扰特性与TCH不同,一般在BCCH载频使用4*3复用方式,且BCCH频段单独划分,不与TCH混用,从而能保证BCCH载频的受到干扰最小,单独频段便于减少以后系统扩容时网络规划的工作量。TCH载频分组遵循:在所规划的区域内,某小区需要最大的载频数为TCH载频的分组数;各层TCH载频尽量采用不同复用方式;如有与BCCH相邻的频点,设置在频率组最后,以最大限度减少对BCCH的干扰。
4.系统参数优化
1)小区选择/小区重选参数设置
小区选择:
移动台在小区选择过程中,以参数C1为标准。移动台在作小区选择时,将选择C1值最大的
-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技术 (01-18)
- 卫星接收中场强图与接收天线的选择关系(01-18)
- 移动通信中的天线技术 (01-25)
- 移动通信中的天线技术(3) (01-25)
- 无线通信智能天线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02-22)
- MIMO无线技术研究(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