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4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初探(3)

4G通信系统关键技术初探(3)

时间:02-26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3.3 智能天线

  随着电子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生活环境中的无线干扰也日渐嘈杂,来自广播、移动通信、无线通信等各个不同领域的电磁波相互干扰着,这为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中正确接收有效信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目前2G通信系统中采用的天线分为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两种,全向天线应用于360°覆盖的小区,定向天线应用于小区分裂后的部分覆盖小区。这两种天线覆盖的区域形状都是不变的,因此对于基站来说,给每一个移动用户的下行信号是广播式发送的,这样势必会引起系统干扰,并降低了系统容量。

  智能天线采用了空分多址(SDMA)的技术,利用信号在传输方向上的差别,将同频率或同时隙、同码道的信号进行区分,动态改变信号的覆盖区域,使主波束对准用户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并能够自动跟踪用户和监测环境变化,为每位用户提供优质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信号,从而达到抑制干扰、准确提取有效信号的目的。

  因此,智能天线技术更加适用于具有复杂电波传播环境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我国提出的3G标准TD-SCDMA中采用了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系统容量。智能天线采用了SDMA技术,利用空间方向的不同进行信道的分割,在不同的信道中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种频率而不会产生干扰,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

  (2)降低系统干扰。智能天线技术将波束的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方向,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干扰。

  (3)扩大覆盖区域。由于智能天线有了自适应的波束定向功能,因此与普通天线相比,在同等发射功率的条件下,采用智能天线技术的信号能够传送到更远的距离,从而增加了覆盖范围。

  (4)降低系统建设成本。由于智能天线技术能够扩大覆盖区域,因此基站的建设数量可以相对减少,降低了运营商的建设成本。智能天线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它的使用将增加通信系统的复杂度,并对元器件提出了较高的性能要求。

  3.4 IPv6协议

  4G通信系统选择了采用基于IP的全分组的方式传送数据流,因此IPv6技术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协议。选择IPv6协议主要基于两点的考虑,一点是足够的地址空间,另外一点是支持移动性管理,这两点是IPv4不具备的。除此以外,IPv6还能够提供较IPv4更好的QoS保证及更好的安全性。由于承载网是IP网,未来的移动终端必然需要拥有唯一的一个IP地址作为身份标识。目前使用的IPv4的地址长度仅有32bit,其IP地址资源预计将在2006年左右被消耗尽。而IPv6具有长达128bit的地址空间,即多达2128个地址,能够彻底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其次,未来的移动用户接入4G通信系统不同于现在的互联网用户接入Internet,其最大的特征是具有不确定的移动性,因此必然要求所采用的IP协议能够提供强大的移动性管理功能以支持越区切换及无缝漫游IPv6引入了移动IP的概念,移动IP的简单原理图如图2所示。使用家乡地址(HA, Home Address)来标识移动终端的IP地址,使用转交地址CoA来表示移动终端的当前所在位置并用于选路,其主要思想类似于现网上采用的MSISDN(移动台ISDN号码)及MSRN(移动终端漫游号码)。移动终端(称为Node A)在离开归属地(家乡)的时候会选择一个路由器作为家乡代理(Home Agent),并在家乡代理上注册CoA(图2中①、②)。其它通信节点(称为Node B)先通过移动终端的家乡地址将信息发送给Node A的家乡代理(图2中③)。由家乡代理通过隧道的方式将来自Node B的数据包转发给Node A的CoA地址(图2中④)。当Node A收到由家乡代理转发过来的数据包后,它可以从数据包的源地址得知Node B想与自己进行通信,于是发送自己现在的新地址给Node B(图2中⑤)。之后Node B与Node A之间可以不再通过家乡代理的转发而直接进行双向通信了。

4 4G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目前,4G系统仍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相关标准尚未出台,其网络结构也没有成型,但网络融合的大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图3中"全IP核心网"概念的理解,应该包括从IP骨干传输层到控制层、应用层的一个整体。因此,未来的无线基站将具备通过IP协议直接接入"全IP核心网"的能力,原有的交换中心、归属位置寄存器、鉴权中心等网元的主要功能都将由网络上的服务器或数据库来实现,信令网上的各层协议也将逐渐被IP协议所取代。整个网络将从过去的垂直树型结构演变为分布式的路由结构,业务的差异性也只体现在接入层面。

  4G通信系统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接入层、承载层和业务控制层3层。

接入层允许用户使用各种终端通过各种形式接入到4G的通信系统中,这一部分将是革命性的演进;承载层提供QoS保证、安全管理、地址转换等功能,与接入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