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技术文库 > MSTP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MSTP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时间:02-20 来源:中国联通网站 点击:

虑。因为多个厂家的设备同时配置到一个RPR环网上的概率几乎为零;以太网的互通因为应用很广泛,要重点进行考虑。不过以太网是存在了几十年的技术,以太网MAC层的互通不会带来太大的障碍;MPLS的互通包括静态配置和动态配置两种,静态配置依靠网管系统主动进行LSP或伪线(PW)的建立,问题不大,动态配置要考虑到信令协议和路由协议的互通,如果考虑到跨多个域的应用还有故障情况下的重路由恢复,问题则会变得非常复杂,MPLS的互通还必须考虑到LSP和伪线两个层面的互通,在结合VPWS(虚拟专用线业务)和VPLS(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的应用时这个问题就尤为重要。还有,在SDH的传送层面,要考虑到虚级联和LCAS的互通问题,当然就牵扯到一些开销字节的规范使用和协议的处理问题。最后,在SDH的线路侧,要考虑STM-N的互联互通问题,当然这也是SDH的老问题和原则性问题了。

  2.4 MSTP加载智能控制的问题

  MSTP的进一步发展是加载ASON控制平面。目前,ASON控制平面处理的颗粒主要是VC-4/3颗粒或者VC-4/3的连续级联或者虚级联颗粒。因为接入到MSTP的数据业务主要通过VC-n的虚级联来传递的,比如一个GE业务可以通过8个VC-4的虚级联来承载和传送。如果将以太网的客户层面和MSTP的服务层面严格分开,那么一个GE呼叫对应着一个GE连接,但是却对应着8个VC-4连接,这就是一个呼叫包含多个连接的问题或者多层呼叫和连接的问题,也是在严格的网络层次分割环境中务必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还有,考虑到未来ASON的应用主要是BOD(按需提供带宽)以及O-VPN等。还是上面那个例子,一个客户设备所需要GE业务可以通过8个VC-4的虚级联来承载和传送,如果忽略控制平面,MSTP传送平面的任意一个VC-4有故障,可以在网管系统的操纵下,在传送平面可以依靠LCAS机制来进行带宽调整,这是已经实现的成熟技术。现在我们要考虑依靠控制平面来实现BOD功能,而且不一定是在故障情况下,比如GE接口处的实际流量已经不是满流量(比如降低为800M乃至600M),在检测到此情况后,能否通过UNI发起新的连接请求将8个VC-4的带宽降低为6个乃至4个?在传送平面已经支持LCAS的情况下,控制平面实现此功能是没有太大难度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流量变化太过实时,则会引起控制平面的带宽反复调整,这种"震荡性"对于成熟稳定的ASON应用应该不会带来风险,但在ASON应用初期会导致一些问题。

  2.5 MSTP和下一代承载网的关系问题

  目前的电信网络遵循OSI七层机制,SDH和WDM划归物理层;ATM,FR,以太网,RPR被划归到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所以我们经常说以太网的交换是二层交换;MPLS比较特殊,被划归到二层与三层之间,属于一种隧道(Tunnel)技术,但总体上,属于二层的成分比较多;第三层就是IP层,再往上的层次跟物理层的传送网关系不大,这里无需赘述。谈到下一代电信网络,众口一词就是层次要精简,业界普遍认为的就是三层(ITU-TSG13目前规范的初步架构也是三层)。首先,传送层依然要保留,但主体不是SDH或MSTP,而是以WDM制式为主的光传送层面;承载层将把当前OSI中的二层和三层进行融合,相应的网络也称作基于包交换的承载网(Bearernetwork);再往上一个层次就是业务层。在承载网中,目前业界的观点是MPLS会一统天下,但会否结合以太网、RPR,MPLS以及IP的优势,创造出一种新的标准制式,仍然没有定数。

  MSTP已经融入了众多的二层数据技术,像ATM、以太网、RPR乃至MPLS都相继成为MSTP的重要功能模块,运营商在建设城域传送网时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当然,这几种制式和功能模块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MSTP尽管具备顽强的生命力,但在"下一代"的浪潮中,也会有两种可能的转向:一是,逐步退出传送网络的核心层,而在边缘网络中发挥作用,跟原有PDH网络的市场变迁类似;二是,MSTP把数据处理的比重逐渐加大,演化成为"事实上的以分组交换为核心"的承载网设备。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