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N接入网结构及其业务模型研究
(5)实现了网络与业务的可规划。在这种模式中只为用户提供带宽固定的业务,而且某个POP点处的业务种类和用户数量都是可以预知的,因此便于对业务进行规划(每类业务支持的用户数、每个用户的业务数均是可控的),自然也为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带来了方便。
(6)通过用户Agent可以对用户的上行流量按照SLA限速,通过"业务Agent"对下行流量进行限速,从而一定程度上避免用户业务对接入网资源的无限占用。
(7)为了在接入网对用户提供针对具体业务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用户从"用户Agent"处获得"网络标识",并选定了业务类型以后,可以向"用户Agent"发送导航包。在导航包中包含"用户标识"和具体选定业务的带宽需求,沿途的二层和三层设备对这种导航包进行单独处理,并附着必要的设备能力信息,发送到用户Agent。用户Agent利用这些信息来判断沿途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这种业务所需的带宽。从而实现用户业务的接纳控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二层和三层设备进行升级,并要求其支持资源预留(如RSVP协议)和统一的接入网网管。
(8)由于用户的所有业务均要通过"用户Agent"、"用户-业务Agent"、"业务Agent",这些Agent可能成为网络瓶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将P2P技术引入到Agent的实现中,实现多个设备对负载的均摊。目前互联网上流行的P2P技术,如BT下载等,通过"种子"的繁殖来实现负载的动态分布。由于在互联网环境中缺乏对候选"种子"的控制手段,P2P技术的商业应用前景并不乐观。但是在本文所提到的业务交换系统中,由于所有设备处于一个信任域中,候选"种子"完全是运营商可以控制的,因此可以在业务交换系统中采用P2P技术实现负载的自动分布。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交换系统"的性能,可以考虑专用硬件的开发。
(9)支持"一号通"功能类似的服务,用户只需知道运营商为其分配的"用户标识",就可以通过"用户标识"与其它用户进行通信(不需要记住每类业务的"业务标识")。由于"业务Agent"的存在,近端"用户-业务Agent"可以与远端"用户-业务Agent"进行协商,从而确定用户所选定的业务是否双方都能提供,在不能同时提供的情况下,可以转到其它业务类型。
五、总结
本文在对互联网理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通过对电信网理念的回归,提出一种基于Agent的NGN接入网结构,在这种方式中,运营商的POP点通过"用户Agent"、"用户-业务Agent"、"业务Agent"的设置和网络化,形成一种新型的"业务交换系统",从而支持可以业务定制和预定的新型业务模型。这种探索对NGN网络的设计与业务模型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3G及TD-SCDMA务实发展策略思考(08-30)
- 华为:U-SYSTM通用NGN解决方案(01-05)
- 利用RLDRAM II存储器提高网络设备性能(01-06)
- NGN简介(01-07)
- 全球DSL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01-26)
- 融合趋势主导网络向NGN转型进程(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