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三颗MEMS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
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二十星的方式将清华大学研制的MEMS技术试验卫星(即:集成微系统技术试验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MEMS技术试验卫星包括三颗卫星,分别是1颗主卫星"纳星2号",即NS-2纳型卫星;2颗子卫星"紫荆1号"和"紫荆2号",即ZJ-1皮型卫星、ZJ-2皮型卫星。
清华大学"纳星2号"卫星发射队合影
"纳星2号"卫星是清华大学继"纳星1号"卫星后发射的第二颗20kg级纳型卫星。卫星采用COTS器件为主,星上综合电子系统具有软件上载和重构能力,既提高了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又扩展了纳卫星平台的实际应用功能,可为我国开展空间新器件、新技术试验提供一种低成本、快速有效的平台。"纳星2号"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纳型星敏感器、微型低功耗太阳敏感器、硅基MEMS陀螺、微型石英音叉陀螺、MEMS磁强计、北斗/GPS接收机等,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本次飞行试验的主要目就是验证和支持这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新原理、新方法的微型化高性能星上功能器件/组件的研究和在轨应用,从而推进国内航天应用的微型化功能器/组件技术和微系统技术的进步。
"紫荆1号"和"紫荆2号"卫星是"纳星2号"卫星的子卫星,采用在轨二次分离的方式从"纳星2号"卫星载荷舱中弹射释放。"紫荆1号"皮型卫星,质量234g,由清华大学研制,采用单板集成的综合电子系统,主要开展微型CMOS相机、MEMS磁强计等商用器件的在轨试验,以及与"紫荆2号"纳型卫星联合进行绳系飞行、星间通讯技术试验。"紫荆2号"卫星,质量173g,由清华大学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协同创新合作研制,主要开展超低功率的星地通信试验、氮化镓(GaN)器件空间效应试验等。
团队协同攻关
上述纳/皮型卫星由精密仪器系尤政院士团队研制,是真正意义的大学卫星,卫星研制、测控的全过程都有研究生参与。"自去年4月起,精密仪器系多个学科的师生参与到卫星研制的工作中,经过近1年半的技术攻关,终于在今天实现了成功发射。我们感到非常振奋。"卫星副总设计师张高飞说。
卫星总设计师尤政院士表示:"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对于清华来说,这是自2001年学校自主研发卫星以来,独立或与其他单位协同合作发射的第7颗卫星,标志着清华大学MEMS技术、纳卫星平台技术等取得了新的进展。整个过程对于激发青年学子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促进清华大学航天技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截至9月20日中午12点,卫星已成功实现星箭分离,收到下行遥测信号。
清华大学 相关文章:
- 清华大学揭示拓扑诱导的磁性量子相变(03-28)
- 清华大学完成27.5公里微波长距离传输实验 系世界首次(02-26)
- 阿尔卡特朗讯与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发布调研报告(04-22)
- 清华教师何金良获IEEE电磁兼容学会技术成就奖(03-25)
- 清华大学 ATMEL AVR 微控制器实验室成立(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