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电源可靠性提高方案
后方可供电。
(9 )当机组出现油压低、水温高、转速高、电压异常等故障时,应能自动或手动停机。
(10)当出现转速过高(飞车)或其他有可能发生人身事故或设备危险情况时,应立即切断油路和进气路,紧急停机。
2.6 防雷接地
雷电过电压会产生直击雷、感应雷、线路来波和地电位反击,会造成电磁污染、电磁干扰、设备损坏和系统崩溃等严重后果,所以必须做好各项防雷接地措施。
(1)一个交流供电系统中应考虑多级避雷措施。
(2)基站内应在交流引入侧安装浪涌抑制器和防雷开关。
(3)直流供电系统的整流器、控制器应安装避雷器;集中监控系统设备本身也应采用防雷装置。
(4)定期测量接地电阻值(非湿地),并做好记录。
(5)地线系统使用20 年以上的局站,即使接地电阻值满足要求,也应增设新的接地装置,新增的接地装置电阻值应满足要求,并与原有的接地系统相连接。
(6)对遭受雷击的局站应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7)保护地线应选用黄绿双色相间的塑料绝缘铜芯导线。
(8 )保护地线上严禁接头,严禁加装熔断器或开关。
(9 )接地端子必须经过防腐、防锈处理,其连接应牢固可靠。
(10)通信设备到用户接地排的距离不应超过30 m ,且越短越好。当超过30 m 时,应要求用户重新就近设置接地排。
2.7 集中监控
(1)集中监控是观察众多局站的"眼睛", 应具备快速修复的能力,系统软件应具有较强的抗误操作性能。
(2)监控系统应有自诊断功能,随时了解系统内各部分的运行情况,能够对故障及时反应。
(3)非专线方式,通过拨号进入监控主机用的号码资源不对外公开。
(4)监控系统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应具备防病毒和网络攻击等系统保护。
(5)根据不同的权限,设置不同的密码。
3 提高通信电源安全可靠性的几种小技巧
3.1"零电流+ 电吹风"电源割接保险法
在日常维护管理中,通信电源割接经常发生。有时可能因为标签或其他的错误,在设备下电时停错了电,造成人为的停电事故。
对此,可采用"零电流+ 电吹风"
电源割接保险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测试"零电流"。将要下电的设备关闭,用钳型电流表在配电柜的开关处测量电流是否约为"0",如果不为"0",则应怀疑该开关可能不是该设备的开关。
其次,用"电吹风测量法"。在即将下电的设备上,测试完"零电流"后,再接入电吹风,做开/关电吹风实验的同时,用钳型电流表在设备侧的开关处测量电流变化:电吹风开启时,电流增加10 A 左右(以交流2 200 W 电吹风为例);电吹风关闭时,电流又回落到0 A 左右。然后,再按照其他割接程序进行(注:如果割接直流设备,则备用直流电吹风)。
这种方法的保险系数较大。
3.2 防漏水法
(1)"防水坝"防漏水法。此法虽然简单,但是却比较实用和保险,即在专用空调等供水比较集中的区域内,拦截一圈约10 cm高的防水坝,并内设多个过滤地漏。
(2)水路增加"护套"法。因为水管内有很高的水压,一旦阀门、接口或管路喷水,将冲出"防水坝",若喷向设备,就会造成事故。因此,应在几乎所有的水路中增加"护套",防止漏水喷溅。在水路中缠绕护套,可使漏水流在防水坝内,避免了事故扩大。
3.3 线缆标签规范法
通信电源专业和传输、数据、交换等专业涉及的线缆和开关较多,如果没有统一的线缆标签规范,则在颜色、格式、内容等多方面容易混淆和引起停错电事故。
为此,我们制定了线缆标签规范。
3.4 监控数据共享法
现在,已经有很多局(站)安装了集中监控系统,并安排了值班人员24 h 监控。但有些地方监控系统中强大的数据报表功能并没有被有效利用,有的地方每天只做一些简单的通知、观察、操作以及简单的值班记录。
应建立监控数据分析共享机制,多做一些设备性能分析,减少值班记录内容。首先,值班人员应将当天各主要局(站)的重要数据或截图进行汇总;其次,将汇总的数据在每天早上上班前发送到邮箱,供各分管班组长、主任或经理等人共同对数据进行分析,共同查找或处理设备隐患,并能对各班组的维护程度进行监督。
4 小结
进一步提高通信电源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预警、预检、预修的能力,降低故障率,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
- 基于DC/DC的大电流升压电路方案(07-24)
- ICS数字直放站的设计 (12-27)
-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模型(12-20)
- 开关电源的开关损耗(11-25)
- 电源产品可靠性设计方法概述 (11-26)
- 数字技术在开关电源控制中的应用和发展(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