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馈放大电路类型判定方法的研究
在图3中,反馈网络为Rf和R4所在支路,反馈桥梁Rf所在支路在输出端连接输出电压的"上端"形成电压反馈,在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的"前端",与输入信号分流形成并联反馈,故反馈的基本类型是电压并联反馈;利用瞬时极性法,设输入信号"前端"(即集成运放的同相输入端P点)为⊕,则集成运放的输出为,复合管的射极即输出电压的"上端"D点也为⊕,虽然反馈桥梁的两端P、D都为正,但在输入端P点的电位有一个微小的升高,经过放大之后,在输出端D点的电位则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样反馈桥梁在输出端的电位就高于输入端的电位,于是反馈电流if就流入节点P,使净输入量iid增大,形成正反馈。总的反馈类型是电压并联正反馈。
此电路图如果断开A,P两点之间的连线,并使A、N相连接,则反馈桥梁仍然是Rf所在支路,反馈网络由Rf及R2所在电路构成。反馈桥梁的一端接输出电压的"上端"。另一端接输入信号的"后端"形成电压串联反馈,再利用瞬时极性法,很容易判断出电路的反馈类型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在图4中,反馈桥梁是集成运放A3及其外围元件组成的电路,它与R8,R7,R3,R4等构成反馈网络。反馈桥梁在输出端的连接点D,采样输出电压,取出uo的一部分(R4上的电压),形成电压反馈。注意:若反馈桥梁在输出端不能明显地看出连接的是输出电压的"上端"还是"下端"时,可以令"上端"接地,使输出电压为零,如果反馈信号消失就是电压反馈,否则是电流反馈,此处若使集成运放的输出端接地,则uo为零,D点电压也为零,反馈信号就不存在,故为电压反馈;反馈桥梁在输入端连接点P点即输入信号的"下端"形成串联反馈;设ui的瞬时极性为⊕,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一系列的电位移动及变化,此时送到输入回路的反馈电压uf(R8上的电压)的极性为⊕,使净输入信号uid减少(存在等式ui=uid+uf,当ui有微小的升高,uf就有较大的升高,从而使uid减小),形成负反馈。因此该电路的反馈类型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对图5所示电路,明显地看出,反馈桥梁Cf,Rf所在支路在输出端连接的E2点,不是输出电压的"上端",不是进行电压采样,故不是电压反馈。而采样的不是电压,就是电流,所以此处接的是电流反馈。此处也可以令负载RL短路,使uo为零,发现反馈依然存在,由此判断为电流反馈;反馈桥梁在输入端接信号的"下端"E1点,反馈电流在Re1上转化为电压形式uf与净输入电压uid(注意uid=ube1)相加减,形成串联反馈;设输入信号端的瞬时极性为⊕,经过一系列电位移动及变化,使E1点的反馈极性为,使净输入量uid增大,形成正反馈。所以电路的级间反馈的类型为电流串联正反馈。如果这时满足电路正常工作条件,加上输入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就会出现波形向上(或向下)翻滚而无法读数的现象,再次说明放大电路若接成了正反馈,就会使放大电路的性能变坏。
若要构成负反馈,可以使反馈桥梁的端点改接。例如:保持B点与E2点的连接不变,断开A点与E1点的连线而使A点与B1点相连接,就构成了电流并联负反馈。再如:保持A点与E1点的连接不变,断开B点与E2点的连线使B点与D点相连接,就构成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5 结语
反馈类型的判定是分析和设计反馈放大电路的前提,在判定反馈放大电路的类型时,如果结合建立的反馈放大电路的结构模型,明确基本放大电路,找准反馈网络和反馈桥梁,按步骤正确运用判断方法,就能正确地判断反馈类型。尽管关于反馈放大电路类型的判断方法早就
有人做过具有成果性的研究,而本文描述的判定反馈放大电路类型的方法着眼于电路的宏观结构,使用更直观,判定更简捷、准确,提高了电路分析和设计的效率。
- 电源设计挑战多,搞定大电流可以解烦忧(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