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管理系统改造方案
1 前言
为响应国务院制定的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全国各行各业都积极采取措施节能节电,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电力节能方案的实施、用电节能设备的广泛采用是否真的起到了节能的作用,必须用合理的考核管理机制进行科学的判断。
某公司厂房共有一期配电房1个、二期配电房2个,提供全厂的生产、照明、空调用电及其它用电等。原有配电系统只在全厂总进线回路上装有电力部门的电度表,管理者只能从每个月电力部门提供的用电总数值得知本月电量能耗,至于电能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有没有电能浪费,节能措施有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企业管理者不是很清楚。亟待一个合理的电能考核机制来实现电能的科学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并根据客户要求,对原有配电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Acrel-3000电能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对各配电回路的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而且还实现了根据各监控设备进行分类电能统计、复费率电能统计、8小时班组能耗统计、日能耗统计和月耗电能统计,自动计算出单位产量能耗用电,为科学地节能管理提供了依据。
采用Acrel-3000电能管理系统对某厂配电系统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各配电回路的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能自动计算出单位产量能耗用电,为科学的节能管理提供了依据。介绍该电能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软件实现。特别介绍了ADL导轨式安装电能表的特点及其通讯电缆的接线方式。
2 项目分析
该电能管理系统是在原有变配电柜基础上增加带通讯接口的电能表,将电量参数远传至监控中心,从而实现集中远程监控和管理的一个低压配电改造项目。
要实现对每一台机器用电量的统计,及对每一出线回路电能数据的采集,必须在每一出线回路安装一块电能计量表,但目前市场上的电能计量表普遍采用传统的壁挂式安装方式,体积大,安装不方便。该公司原有配电系统的配电柜均为抽屉柜,在原有抽屉柜面板上已经安装了电流表和信号指示灯,安装空间非常狭小,不可能在抽屉面板上增加任何传统的电能表。抽屉内部安装的元器件已非常紧密,再安装传统电能表或数字式电力网络仪表都是不可能的。
如果从每个回路互感器引出测量线路,重新制作新电表箱放置在配电柜旁边,将电能表集中安装在电表箱里呢?这种方法会使电表箱到配电柜的线缆特别多,鉴于该公司厂房配电回路数较多,安装接线比较麻烦,且以后的检修维护也会比较困难,增加如此多的电缆线和新增加的电表箱也会增加了用户的经济成本,因此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综合考虑仪表安装、调试及后期维护等多种因素,最终选用ADL系列导轨式安装电能表。该系列仪表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在配电柜背面的导轨上,不需要对配电柜重新开孔,也不用将大量的电缆引出到新的电表箱中,安装方便又节约了大量电缆和电表箱的成本,而且这种一对一式的测量,对于将来系统的检修维护也是非常清晰方便的。
ADL系列导轨式电能表均带有标准的RS485通讯接口,采用Modbus RTU国际标准通讯协议,通过仪表的通讯接口将仪表组网,最终实现在监控中心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
3 ADL导轨式安装电能表
ADL系列导轨式安装电能表包括单相复费率电能表和三相复费率电能表。该系列电能表体积小巧,外形美观,结构模数化,可安装于35mm标准导轨上。图1为ADL系列仪表外形及安装方式。
ADL系列导轨式安装电能表支持一次接入和二次接入两种接线方式,不仅可用于低压配电柜,还可以用在终端配电箱,电流表最大规格为20(80)A。
ADL系列导轨式安装电能表不仅在外形和接线上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而且在功能和性能上也具有下述优点:
a. 计量正反向有功电量,功率潮流方向自动识别并指示,具有4费率及总电能计量功能。
b. 分时复费率功能,日时段可设4费率、8时段,时段内的最小时间单位为1min。
c. 按月冻结转存功能,可统计上上月、上月及本月的总用电量和分时电量,用于月用电费的结算及监测用电情况。
d. 实时监测功能,测量显示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功率因数。
e. 输出接口。带光电隔离的电量脉冲数据输出接口,可用于校表和实现DCS(集散控制系统)远传,RS485通讯接口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和负荷监测。
4 系统构成
该电能管理改造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结构,即间隔层、通讯层和站控层,如图2所示。
仪表之间采用屏蔽双绞线进行总线型连接,通过通讯扩展卡进入监控主机。图3所示为ADL仪表通讯电缆接线示意图。通过对配电系统的二次设备进行组网,经由通讯网络到达监控主机,将分散的配电所的现场设备连接为一个整体。
监控中心配置监控计算机、打印机、UPS电源及必要的辅助设备,Acrel - 3000电能管理软件完成对各台电能表的远程采集和数据的集中处理。
- 单相多功能电能表参考设计方案(03-23)
- 三相多功能电能表检定软件设计与开发(04-06)
- GPRS网络电能表的设计方案(04-29)
- 电子电能表与电能测量技术讲座--电力用户自动抄(11-30)
- 使用分段线性化的过程(01-07)
-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混合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的设(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