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识别(RFID) > RFID为IT领域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资产追踪管理应用

RFID为IT领域提供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资产追踪管理应用

时间:08-12 来源:mwrf 点击:

RFID可以有效实现各领域对IT资产追踪管理的需求,有人将其称之为"划时代的工具"。传统人工记录信息或是基于二维码资产管理的方式已经普遍被认为无法准确及时提供资产信息,且存在不符合行业管理规范条例等缺陷,随着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重点行业的管理更加严格,资产管理要符合相关法规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RFID以其在时间、成本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成为IT资产管理的最佳选择。Xerafy与我们经验广泛的合作伙伴一起,为企业提供创新的RFID IT资产管理应用,特别是服务器机架,存储器,网络设备,台式电脑,笔记本,智能电脑,甚至刀锋服务器等金属IT资产的识别追踪,并与IT资产的硬件提供商合作为资产进行生产源的RFID应用。

管理企业信息数据和IT资产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都要求企业对资产具有很高的信息可见性,如管理者需要时刻知晓资产的位置信息,资产使用过程所生成的各种文件,并且要求这些文件随时可以调用以满足审计的需求。

这些要求已经远远超出了数据库中心本身所能承受的范围。就拿移动或手持设备来说,不断扩大的信息量造成的超负荷成为风险责任控制的挑战。要管理如此数量庞大的服务器、路由器绝非易事。而现代科技不断涌现出的台式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型资产设备为企业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挑战下的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管理的复杂化,企业数据被破坏或泄漏的事件屡有发生。而现有的人工记录和报告流程对信息的可见性和反映度还无法达到合理有效的水平。仅仅通过定位资产位置手动记录和条码扫瞄的方式来弥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据一项企业数据破坏调查显示,2011年有85%的数据破坏事件经过数周甚至更长的事件才被公司察觉,而其导致的后果往往要在发生一小时后发现。

出了对时间成本的高要求外,条形码和人工记录并不能达到风险预估的作用,资产在投入使用后产生的记录只能为日后的库存盘点或审计提供一个快照,工作人员并不知道资产是在服役还是已经丢失,无法防止资产丢失或被盗。

人工记录信息通常是不准确的,有时候资产已经丢失或者不再使用,记录员也不一定知道。引资产丢失或被盗而发生的数据泄露时间大约占总体情况的29%,随着科技发展,企业对移动手持设备和可移动存储设备的青睐也导致了数据泄漏对企业威胁的扩大。

RFID在未来将扮演的角色和价值

RFID弥补了过去对IT资产管理上的不足,能满足更严格的管理要求。在资产表面安装或内部嵌入RFID标签,将为资产提供安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大大降低了管理上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改善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可见性。RFID技术所提供的是一种无人职守的连续监测管理方案。

RFID读写器不需要人工直视资产,只要在一定范围内扫瞄就可以同时读取上百个资产上的标签。对于数据库中心成百上千的刀锋服务器,如果用人工来扫瞄每个二维码绝对是费时又费力,还极有可能会漏读。RFID这种同时读取多个资产的特点对于数据库中心的管理是极其有意义的,读写自动方便,工作人员只需要走进摆放服务器的几架就可以读到所有的服务器。还可以设置自动读写器连续监控资产,如果发生资产移动等情况,系统会自动向管理员发出警报。

新挑战下的解决方案

来自Xerafy的客户和许多案例已经证明RFID在IT库存管理方面为企业减少人工成本近80%至90%,比过去工作效率提高15倍。如果企业需要对特定资产进行定位和维护,RFID将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去准备相关的记录和报告文件。RFID自动和广泛的追踪技术能够提供精确的资产信息,更清晰和实时的信息可见性帮助企业加强信息安全,帮助企业更好的遵循行业法规。

单单在企业库存管理方面所节省的成本已经实现了RFID的投资回报。只要RFID系统能够预防一次信息泄漏、违反SOX或审计失误的事件,在今后的管理中还会不断加强相关保护。

标签的选择与解决方案息息相关

只有用对了合适的标签,企业才能真正享受到RFID技术带来的各种便捷和高效。标签仅符合FSTC和EPC C1G2标准是不够的,企业的数据库中心摆满了一排排金属机架和成百上千的设备,这样的环境对RFID的性能是很大的挑战,普通的标签会受到多金属环境的干扰而无法正常读取信息。这时,用户需要一种性能稳定,不受金属环境干扰的标签,这样的标签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标签价格合理——资产数量越多的RFID项目投资额越大,其投资回报率也相应很高。标签部署的成本要与该技术带来的成本节省相当。

标签体积小巧——标签的体积不能与其性能成反比。现在市场上10%的标签被认为并不能有效进行资产追踪,主要原因就是标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