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雷达发射机控制台显示控制技术的研究
时间:07-15
来源:中电网
点击:
0引 言
某新型雷达的发射机采用了回扫充电和全固态高压调制器技术,采用了以PC 104为核心的控制保护技术,具备无人值守功能。发射机一直工作稳定可靠。但发射机控制只有本机开关机、故障状态显示和BITE(内置测试设备)信息传输等功能。
随着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为适应信息平台发展的要求,增加发射机控制台显示控制功能成为可能。当然,这是基于发射机的高自动化设计和高可靠性的基础之上。
本研究内容包括:操作与显示、人机界面、接口协议等。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发射机本机控制保护功能,不能因采取措施防止干扰的产生而影响发射机正常工作。
1研究基础
新型雷达发射机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发射机主要由前级固态放大器、末级高功率高增益速调管、整流滤波、回扫充电、全固态高压调制器、脉冲变压器油箱、控制保护和冷却系统组成。发射机除速调管为真空管器件外,其他均采用了高可靠、长寿命的固态器件。由于采用了强迫风冷设计,因而功率大、体积小,可装备于地面固定式、车载式、船载式等不同平台。
图2是发射机控制保护的核心板,即以PC 104工控机为主的控制保护板。
图3是自动控制保护原理框图。
控制保护板是全机的控制核心,而PC 104及EPLD(可擦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又是控制保护板的核心。它集中显示了发射机的工作过程、状态,并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RS-422接几传至雷达主控台。工控机执行全部程序的周期大约是7 ms,不能实现实时快速控制,将工控机与EPLD相结合,既可以用软件控制发射机,又可实现发射机的实时快速控制保护。
2操作与显示
控制台操作包括:发射机供电、发射机开关机、本控/遥控、宽窄脉冲切换、电弧测试等。
控制台显示包括:故障状态显示、功率显示、高频检波包络显示等。其中:故障状态显示采用19英寸液晶显示器;选用HP437B功率计测量发射机输出功率;选用双通道带存储功能示波器TDS3012B监测高频检波包络和调制器输出等主要波形。
3人机界面
友好的人机界面是功能实现和优化设计的具体表现。图4是发射机模拟显控界面图。
人机界面由以下6个功能区组成:
a)静态图形界面区。直观地反映出发射机的结构布局,显示发射机的组成,包括:前级放大器、控制保护分机、磁场电源1、磁场电源2、灯丝反线包电源、钛泵电源、冷却系统、电弧反射、速调管、脉冲变压器及整流组件、滤波组件、回扫组件、触发组件和调制器。
b)动态图形界面区。实时显示发射机工作状态:分机组件显示为绿色表明该部分工作正常;显示红色表明该部分有故障;显示原色表明此分机或系统未工作。图4中,发射机冷却、低压正常,但灯丝反线包电源出现故障,具体的故障可在故障清单区给出,图例中可知该分机中的灯丝电源出现故障,而反线包电源是正常的。
c)状态指示区。显示发射机设置和工作的状态,包括:低压、高压、预热、功率足否正常;发射机控制是本控还是遥控;前级功率输出足速调管还是到天线;高压回报是否超时;发射机开低压时间和开高压时间等信息。
d)故障清单区。显示具体的故障。
e)显示控制数据区。通过与雷达总体的接口,实时显示雷达的主要数据,供发射机在任务时参考。
f)控制台指令显示区。在该区内专门设置了日志保存区。其功能是:在必要时如任务、校飞、检修和开高压期间保存发射机的工作状态、数据;保存故障,包括故障位置、时间等信息。设置日志的目的是:为发射机的常规维护提供有效参数;进行故障定位,为快速排除故障提供条件。
4接口协议
与雷达显示控制的接口必须符合雷达系统规定的内部传输协议,包括数据传输的内容与格式。根据原发射机控制保护计算机接口设计,已经预留了串行口作为通信口。因此,与显示控制分系统之间可通过串行口交换信息。
数据格式如表1所示。
5初始化程序
发射机显示控制界面程序通过OnInitialUpdate()函数的调用完成对硬件及软件资源的初始化配置。包括显示界面初始化、应用程序状态标志初始化、串行口初始化。
1)显示界面初始化
为使显示界面更为友好,根据实物按比例先绘制出主界面图形和其他相关图形,再通过VC菜单插入资源,将这些图片添加至项目中。程序启动时,调用初始化程序OnInitialUpdate()加载图片,再对显示控制界面中各控键的字体进行设置。程序如下:
对程序中需要的所有全局变量及状态标志进行初始化,保证程序正常运行。例如:
某新型雷达的发射机采用了回扫充电和全固态高压调制器技术,采用了以PC 104为核心的控制保护技术,具备无人值守功能。发射机一直工作稳定可靠。但发射机控制只有本机开关机、故障状态显示和BITE(内置测试设备)信息传输等功能。
随着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为适应信息平台发展的要求,增加发射机控制台显示控制功能成为可能。当然,这是基于发射机的高自动化设计和高可靠性的基础之上。
本研究内容包括:操作与显示、人机界面、接口协议等。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发射机本机控制保护功能,不能因采取措施防止干扰的产生而影响发射机正常工作。
1研究基础
新型雷达发射机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发射机主要由前级固态放大器、末级高功率高增益速调管、整流滤波、回扫充电、全固态高压调制器、脉冲变压器油箱、控制保护和冷却系统组成。发射机除速调管为真空管器件外,其他均采用了高可靠、长寿命的固态器件。由于采用了强迫风冷设计,因而功率大、体积小,可装备于地面固定式、车载式、船载式等不同平台。
图2是发射机控制保护的核心板,即以PC 104工控机为主的控制保护板。
图3是自动控制保护原理框图。
控制保护板是全机的控制核心,而PC 104及EPLD(可擦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又是控制保护板的核心。它集中显示了发射机的工作过程、状态,并及时将相关信息通过RS-422接几传至雷达主控台。工控机执行全部程序的周期大约是7 ms,不能实现实时快速控制,将工控机与EPLD相结合,既可以用软件控制发射机,又可实现发射机的实时快速控制保护。
2操作与显示
控制台操作包括:发射机供电、发射机开关机、本控/遥控、宽窄脉冲切换、电弧测试等。
控制台显示包括:故障状态显示、功率显示、高频检波包络显示等。其中:故障状态显示采用19英寸液晶显示器;选用HP437B功率计测量发射机输出功率;选用双通道带存储功能示波器TDS3012B监测高频检波包络和调制器输出等主要波形。
3人机界面
友好的人机界面是功能实现和优化设计的具体表现。图4是发射机模拟显控界面图。
人机界面由以下6个功能区组成:
a)静态图形界面区。直观地反映出发射机的结构布局,显示发射机的组成,包括:前级放大器、控制保护分机、磁场电源1、磁场电源2、灯丝反线包电源、钛泵电源、冷却系统、电弧反射、速调管、脉冲变压器及整流组件、滤波组件、回扫组件、触发组件和调制器。
b)动态图形界面区。实时显示发射机工作状态:分机组件显示为绿色表明该部分工作正常;显示红色表明该部分有故障;显示原色表明此分机或系统未工作。图4中,发射机冷却、低压正常,但灯丝反线包电源出现故障,具体的故障可在故障清单区给出,图例中可知该分机中的灯丝电源出现故障,而反线包电源是正常的。
c)状态指示区。显示发射机设置和工作的状态,包括:低压、高压、预热、功率足否正常;发射机控制是本控还是遥控;前级功率输出足速调管还是到天线;高压回报是否超时;发射机开低压时间和开高压时间等信息。
d)故障清单区。显示具体的故障。
e)显示控制数据区。通过与雷达总体的接口,实时显示雷达的主要数据,供发射机在任务时参考。
f)控制台指令显示区。在该区内专门设置了日志保存区。其功能是:在必要时如任务、校飞、检修和开高压期间保存发射机的工作状态、数据;保存故障,包括故障位置、时间等信息。设置日志的目的是:为发射机的常规维护提供有效参数;进行故障定位,为快速排除故障提供条件。
4接口协议
与雷达显示控制的接口必须符合雷达系统规定的内部传输协议,包括数据传输的内容与格式。根据原发射机控制保护计算机接口设计,已经预留了串行口作为通信口。因此,与显示控制分系统之间可通过串行口交换信息。
数据格式如表1所示。
5初始化程序
发射机显示控制界面程序通过OnInitialUpdate()函数的调用完成对硬件及软件资源的初始化配置。包括显示界面初始化、应用程序状态标志初始化、串行口初始化。
1)显示界面初始化
为使显示界面更为友好,根据实物按比例先绘制出主界面图形和其他相关图形,再通过VC菜单插入资源,将这些图片添加至项目中。程序启动时,调用初始化程序OnInitialUpdate()加载图片,再对显示控制界面中各控键的字体进行设置。程序如下:
2)故障状态标志及通信字初始化
对程序中需要的所有全局变量及状态标志进行初始化,保证程序正常运行。例如:
3)串行口及定时器初始化
发射机控制台要完成对雷达显示控制指令的响应,还要完成对发射机的控制,因此需要开启3个串行口线程,线程的开启方法相同,在InitPort()函数设置端口号5,波特率为9 600 bit/s,数据位数为8位,无奇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通过函数StartMonitoring()打开线程。程序如下:
- 新型永磁同步电机控制芯片IRMCK203及其应用(01-16)
- 基于CAN总线的RS-232串口设备远程通信(01-18)
- 智能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01-02)
- 基于PIC单片机的数字式智能铅酸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01-02)
- 智能蓄电池监测系统的研制(01-06)
- PWM控制电路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