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硬件工程师文库 > UPS拓扑结构对供电系统高可用性的影响分析

UPS拓扑结构对供电系统高可用性的影响分析

时间:09-17 来源:3721RD 点击:

   USP供电系统的"高可用性"要求其系统必须具备可靠性、功能性、可维护性和容错性四个要素,而UPS内部拓扑结构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功能性起着决定作用。可用性的关键要素,尤其是可维护行和容错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UPS冗余和配电系统选择,本文对UPS内部不同的拓扑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估,说明个结构如何对"高可用性"电源系统的四个要素产生影响的。

  一、UPS拓扑结构:离线式UPS或后备式电源(SPS)

  离线式拓扑结构是最简单的一种UPS结构,如图1所示。正常运行情况下,交流市电直接流经UPS直至重要负载。充电器或"4象限变流器"将交流 电转换为直流电向电池充电。逆变器用于将电池提供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当市电故障时为负载供电。逆变器通常运行于待机模式,保持对电池充电。如果市电超 过规定范围,逆变器通过电池向负载供电。该拓扑结构被称为"单变换",因为在任何时候,电源只能转换一次(交流转换为直流或直流转换为交流)。正常运行情 况下,少量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保持对电池供电。输入市电电超出规定范围时,UPS检测到电源故障,切换继电器动作,输出逆变器启动逆变器将电池提供的直 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向负载供电。

  离线式UPS价格非常低廉,仅适合于家用或为向只需要实施断电保护应用的单台计算机工作站供电的情形。有时离线式产品内置浪涌抑制和/或"降压和升压"电路,补偿较高或较低的输入电压,但不尝试提供任何有效的输入电源调节。

  离线式UPS在设计简单性方面得分较高,而在其它测量方面则稍有欠缺。离线式UPS一般应用于单相非重要负载。尤其是不兼容发电机等不足,使其不适用于三相应用。

  二、UPS拓扑结构:互动式UPS

  互动式UPS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与离线式UPS产品类似,不同之处是在市电电源和负载之间按照串联的结构加入变压器了或电感器。该电 感器使UPS逆变器可以与输入电源"交互",并对连接至负载的输出电源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在输入电压较高和较低状况下,"降压和升压"电路能够进行相应的 调节。

  四象限变换器一般为恒压设备。负载或输入电压变化时,四象限变换器通过调整输出相位角,作出相应的改变。负载频繁的发生变化,将导致电池放电,电池的频繁放电将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互动式UPS产品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不采用电池供电,将无法完全使重要负载与输入电源间实现隔离。频率出现微扰和电源质量较差,将直接影响到重要负载。若不实施电气隔离,共模噪声也将直接影响到负载的正常工作。

  互动式UPS产品的另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如果不采用电池供电,将无法完全使重要负载与输入电源间实现隔离。频率出现微扰和电源质量较差,将直接影响到重要负载。若不实施电气隔离,共模噪声也将直接影响到负载的正常工作。

  与离线式UPS相同,互动式UPS产品价格可能较低,而效率高,原因是,它仅在输入电源异常时向重要负载供电,且仅在电池工作期间运作。与离线 式UPS相比,互动式UPS设备由于其串联电感器以及电源调节功能,在效率方面有所损耗。另外,当UPS转换为电池供电时,通常至少会出现一点(但可测) 电压跌落。

  发电机兼容性

  离线式UPS和互动式UPS产品需要输入电源的频率和相位非常稳定。电源频率必须稳定,是因为逆变器必须跟踪电源频率,以校准电压和电流,这样系统输出频率才能与输入频率相同,除非UPS通过电池运行。

  比较典型的运行问题是当启动发电机上的其它负载时,发电机的输出频率将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导致离线式UPS或互动式UPS通过电池放电。该问题 在天然气发电机组上尤为明显。电池反复充放电,很可能导致电池的过放电,将大大缩短电池寿命。另一个潜在问题是UPS负载加载时,发电机输出会不稳定,也 就是说UPS负载的突加,会导致发电机电压和频率跌落,从而导致UPS进入电池放电的运行状态。当发电机输出稳定后,UPS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发电机输 出电压再次下降时,UPS将再次进入电池放电状态。

  对于双变换UPS则不会出现上述问题。双变换UPS调整输入电源,而且可以容许电源频率出现较大变化,同时继续提供稳定的输出频率,而无需使用 电池供电。而且,双变换UPS主要制造商已经开发出减少输出电流畸变的技术,极大地提高UPS与发电机的兼容性,使负载规格选择更为准确。双变换UPS容 量与发电机的容量配比可以达到1.25~1.5:1,不会发生运行问题。

  三、UPS拓扑结构: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在线性互动式结构(包括"Delta变换式"产品)

近年来,有几家公司推出了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的在线互动式三相UPS产品。与离线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