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无线通信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无线通信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时间:09-05 来源:中兴通讯技术 点击:

无线通信基站系统在现场应用中会受到散热、灰尘、油烟、湿度、腐蚀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运营商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的考虑使得设备工作环境更加恶化。从实践角度出发,基于实际部署经验,系统性地分析了上述因素对设备可靠性的影响,提出综合设备设计和应用环节统筹考虑以减轻影响的思路,并针对设备设计和部署给出了具体建议。

运营商降低TCO,主要包含降低建设成本(CAPEX)和维护成本(OPEX)两方面。为了降低CAPEX,通信设备尤其是接入网设备的工作环境,从机房、空调方舱等被改变为包括室外柜、弱电井、楼道、车库、铁皮柜等各种复杂环境,同时对通信设备提出了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成本低的要求,还要维持设备本身的低成本;为了降低OPEX,设备要尽量降低功耗、尽可能地被室外化、工作环境相对过去高温化,以节省电费,同时还要求设备尽量减少维护,以降低维护人工的成本。接入网电信设备从精密、娇贵的设备,已经变成无所不在的IT 化设备,甚至工作环境更为恶劣。简易机房土坯墙面脱落,设备工作环境的恶劣情况如图1 所示。


图1 设备工作环境恶劣情况

在这个背景之下,电信设备近年来面临各种新的环境适应性问题,设备设计的一些思路也需要有发生转变,从遵从标准到理解标准,满足应用场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对设备在不同环境下工作以及设计约束的研究,传统上属于可靠性方面。但是,传统的可靠性方法,并没有针对实际工程应用给出足够的指导意见。设备设计制造需要对环境适应力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以及从系统多个维度上进行平衡。

1、研发过程的可靠性方法

传统的可靠性增长方法,主要从可靠性预计和可靠性指标分配开始,通过预算、设计、控制等过程,保证产品的质量[1]。

可靠性预计基于对器件失效模型的认识,通过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首先对系统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然后评估其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平均恢复前时间(MTTR)等指标。参照的方法很多来源于美国军用手册MIL-HDBK-217。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存在估算数据不准确,参考意义不足等诸多问题[2-3]。

有一些人认为,这些方法估计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手册制订时间过早,电子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手册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有一些通过经验进行修正尽量使得估计准确。但是仍然有很多因素使得估算不能准确进行:一个主要因素是失效模型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故障往往都不是模型中考虑的,多为过应力使用、非设计场景的恶劣环境等,无法在模型里考虑充分;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系统模型异常复杂,实际的分析不可行。

以目前通信基站系统来看,一个系统中存在若干个单板,有一些故障模式并不能完全用串联或者并联描述,存在关联性。每个单板中可能存在超过100~200 种、数千个物料,存在多种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对应的器件范围,甚至一种失效模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对系统的影响均不相同。这样,使得可靠性预计更加困难,难以有效实施。而且,随着IT 化和商用货架产品(COTS)的广泛使用,可靠性分析对设计的指导作用更加有限。从设备设计和生产实际的经验认为,主要的设备故障和异常往往来自于环境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影响,而不是部件自身老化或者偶发失效,这也使得可靠性预计的准确度大大降低。

有一些更激进的观点认为,可靠性预计已经变成数字游戏,对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没有指导意义。能够保证设计系统可靠的是可靠性增长试验和失效物理(可靠性筛选和监控属于控制范畴,本文不讨论)。

失效物理通过研究某一种因素对部件的影响,分析部件会在何时、何处、何种原因,发生何种类型的失效。通过研究扩散、相变、腐蚀、应力、静电泄放等物理化学过程对器件的影响,来分析器件可能产生的问题。失效物理的分析为进一步的改进和增加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分析的例子如图2 所示)。

图2 陶瓷电容横贯裂纹、芯片ESD损毁形貌

目前可靠性增长试验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四角测试、强加速寿命试验(HALT)等,还包括盐雾、灰尘、湿尘、振动、渗漏等。这些试验有意无意地采用失效物理分析的一些因素,例如HALT 实际上考虑的是高低温应力、高低温循环带来的应力、叠加强振动等,来寻找系统设计的薄弱环节;盐雾考虑的是腐蚀的问题;振动主要评估结构在应力下的表现。因为设备寿命远远长于试验所能够接受的周期,在可靠性试验设计中,常常也采用加速的方法,加大应力(电压、温度、湿度、温变速率等),增加样本数量,来评估系统实际工作中的寿命。图3 就是室内无线基站设备的加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