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信研制出超导LTE射频前端系统:大幅改进LTE基站性能
2013年底中国发放3张TD-LTE牌照,正式拉开了4G建设的大幕。相比2/3G,4G频率更高,理论上单基站覆盖面积更小,为增强用户体验,4G时代运营商必须建设更多的基站。
事实上,由于干扰和场景障碍的客观存在,每个基站都达不到最大覆盖和容量。广州特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日前表示,该公司已经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导LTE射频前端系统(商品名为:Beyond Link System,下称"BL"),采用超导技术可以大幅提升LTE基站性能,减少新建基站建设。
特信掌舵人、董事长廖晓滨,是具有46年工作经验的资深通信专家,是中国多项首字号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包括FDMA引进、TDMA引进和研制、CDMA引进和试验等。廖晓滨曾担任中美合资珲春宝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和广东联通总工程师等职务,近4年来一直全力投入研发超导电子系统,并在今年进入产业化阶段。
节省建站成本
廖晓滨介绍,2014年全国新建LTE基站规模将达20万个,预计投入建设费用800亿元。而且基站的租金、电费、人工运维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 支。据他测算,在运行费用方面,在城市每基站机房年租约5.4万元,年耗电费用约3.6万元;在农村每基站机房年租约3.4万元,年耗电费用约3.6万 元。在维护费用方面,新建基站经过一年免费维护后,每年还需投入基础设施和设备维护费用。
"此外,由于干扰、场景变化和环保等诸多因素,密集城区每年拆除的基站比例在5%左右,而且重新建站很困难。还有海面、沙漠、农村及交通干线的覆盖,都令三大运营商头痛不已。超导LTE技术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大大提升基站性能,减少站址建设。"廖晓滨表示。
特信的超导LTE技术应用在LTE基站,主要作用是降低系统噪声,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频谱和系统利用率,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扩展传输范围。据了解,今年4月29日,经凯尔实验室对特信BL和TD-LTE系统互联测试,TD-LTE加装BL后,在小区中远点无干扰情况下上行速率最大增加60%;在有干扰情况下最大增加2800%。
根据对噪声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的测试,结合实际应用中具有干扰和建站阻挡的情况进行估算,与TD-LTE系统对比,超导TD-LTE系统覆盖面积大约可增大100%及以上,通信距离大约可增加50%及以上。
廖晓滨认为,按照每加装一个BL可少建1.5个新基站,5年新建LTE基站中的1/10(约12.5万个)使用超导LTE技术估算,5年内在不考虑 维护费用情况下,可为国家节约网络建设、运行和耗电费用合计1171亿元以上。这将大大地提高运营商投资回报率和用户使用体验,减少耕地占用和改善市容, 营造低碳环保的绿色网络环境。
进入产业化阶段
超导技术可以说是国际最前沿的科技之一,也是中国"十二五"要求重点攻克的技术。有感于美国等国家对中国超导技术的封锁,廖晓滨创办了特信公司,并在过去几年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已研制出了超导链路系统(BL)、超导远程无线局域网系统(BA),正在研制超导雷达探测系统(BD)等系列产品,可以广泛应用在公网、专网和企业局域网等领域。廖晓滨表示,特信的超导技术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且实现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完全中国国产化制备。
在无线公网领域,过去4年来特信已经成功研制了2款BL室内机和1款BL全天候室外机。"例如2012年6月我们BL产品在某省运营商沿海站点测 试,至今室内机已经连续运行23个多月,工作正常稳定,后台统计数据显示,日均掉话率改善了24.82%, 平均耗电<70W。室外机已连续工作一年多,话务量最大提高54%,经过蝴蝶、天兔等12次台风暴雨的考验无故障,证明了BL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特信还在城中村、居民区等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测试。例如在某小区,由于环保原因基站被迫拆除,小区内10余座楼的信号覆盖受到严重影响。2012年5月28~31日,通过在临近基站安装特信BL-2011设备,在不增加新基站的情况下,大幅下降了手机发射功率,解决了深度弱覆盖问题。此外对邻近未安装BL-2011的基站,也提升了干扰抑制和覆盖能力。
廖晓滨指出,在原基站上加装一个BL设备可以取代一到几个新基站建设,且安装快捷,平均时间小于3小时,仅是建设一个新基站时间的1/700,大大 提升了网络覆盖效率。2014年,特信已经完成了BL-TD-LTE室内机的研制,更多新产品正在加速研制中。"特信正在和国内更多运营商、设备商进行联 合测试。我们已经成功迈过了技术的‘死亡之谷’,现在的目标是推进超导技术的产业化。"
- 4G通信新时代 超导链路系统助力前行(07-03)
- 超导接入系统(BA)改变移动互联网格局(04-09)
- 超导技术引领无线通信变革(05-12)
- NASA研究利用超导磁体保护宇航员(01-15)
- 电工所在铁基超导多芯线材的研制中取得进展(10-06)
- 物理所等发现与“122”铁基超导体同结构新型稀磁半导体(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