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CI自适应的解决办法
摘要: 在嵌入式系统工程开发及现场施工实践中,为了解决由于嵌入式系统资源退化引起的人机交互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从可适应性角度讨论,分析了嵌入式系统中人机交互界面(HCI)的可适应性需求,应该针对资源退化提供一种HCI自适应的解决办法,故对于嵌入式设备交互特点进行了研究,详细描述了嵌入式设备的HCI模型和内存结构的建立,并给出具有实践意义的HCI可适应性策略,最后以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从实例可知,为嵌入式系统的项目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解决方案。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对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其工程实践正逐渐地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在实际工程中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比如微处理器的功耗,器件的可靠性,设备的抗恶劣环境能力,人机交互界面(HCI),现场通信等等问题。HCI是嵌入式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某些嵌入式系统研发的复杂性和工程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导致嵌入式系统HCI有僵化的趋势,对此提出一种可适应性的解决思路是必要的。
1 嵌入式工程的HCI
图形用户界面是当前用户界面的主流。HCI是决定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否友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嵌入式系统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输入输出的设备与相应的软件协同来实现。可供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要有键盘、显示以及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嵌入式系统的人机交互因其特殊性而与PC有所区别,多数的嵌入式系统都是显示屏幕与键盘,或者带触摸屏定位的设备组成。对用户而言,需要用按键或触摸屏的动作告知系统如何按照人的意图去输出,绝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有个HCI系统供用户使用。问题是在工程中交互设计时,设计者往往会把交互界面和系统的资源联系起来,使得界面的设计不独立于系统资源。软件设计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硬件资源。实践中,通常的做法是根据现有的硬件条件临时组织一个数据结构,把一系列字符串值“串”起来,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跳转。一个交互节点的快照描述一般需要几部分组成:1)状态枚举量;2)显示常量状态值;3)前趋状态;4)后继状态。还可能需要包含节点Id标识等其他的辅助信息。显然,这是用一种静态的方法来生成一个菜单对象,代码易读性强,但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编码和调试比较繁琐,需要设计者对各部分都十分清楚。最大的问题是可扩展性受限,对后续规模的增加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实践中,用户的需求及隐含需求往往是复杂和不确定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应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实现方案,为后续嵌入式系统开发提供一个工程性的解决思路。
2 可适应的嵌入式HCI
可适应的HCI是指可根据系统的计算环境或应用情境进行伴随调节的界面。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被动性适应和主动性适应(或自适应)。
可适应性HCI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有着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通常该需求来源于2个方面,一个是用户需求的变更;另一个是系统执行中的应用环境变化。由这2种因素出发,依据可适应性的行为模式,嵌入式HCI的可适应性从以下2个方面展开研究:
所谓静态可适应性是指与系统静态配置相关的可适应性,通常适应行为发生在2次系统启动之间。这种适应的需求通常是外来的,比如用户需求的修改,设计方案的变化。在工程中,常常出现迭代式的适应性修改,所以静态可适应性也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需求。这种可适应性的实现必须借助非易失性存储器来进行,用来存储变化后的定义及配置参数,使得顺利完成适应行为。
动态可适应性是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以依据环境的变化进行在线自适应修改,即普适环境下的修改。通常普适设备在使用环境中迁移,引起了环境参数的强制性变化,系统的HCI与环境就会产生矛盾,因此普适策略下的自适应调整是很有必要的。依据收集到的系统状态信息,判断是否HCI与系统配置同步,依靠算法实时纠正系统配置来实现自适应。普适环境下的自适应特点在于动态性,只有在出现矛盾的时候才做普适调整,在设计中必须对匹配性进行考虑。
3 基于多重链表的嵌入式HCI
3.1 模型建立
多重链表在组织顺序型结构数据时具有较快的搜索速度,下面给出一个基于多重链表的模型,每个节点扇出为4,分别指向上层节点、下层节点及左、右的邻居节点,扇入不限。每个节点与相邻的节点之间都有双向连接,并且每个节点均可带子节点进行扩展。
模型从功能上讲是个层次结构,从数据模型上看是网状结构,允许有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并且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每层节点的
- 单片机软件抗干扰的这几种办法,以后不能说不知道啦~(11-22)
- 芯片死锁的恢复办法(04-27)
- WinCE启动时频繁死机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03-07)
- SN2005学习系统 数字语音室解决方案(05-19)
- 以可编程DSP架构应对TD-SCDMA以及TD-LTE带来的设计挑战 (02-14)
- 基于DSP的电源解决方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