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用专业的耳朵辨别市面常见平板音质

用专业的耳朵辨别市面常见平板音质

时间:07-25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象。由此观之,Android系统会对48K音源进行重取样而影响音质的现象并未被相关厂商注意到,也才会使这样的问题普遍出现在不同品牌的Android平板装置中。


表三 48K音频输出测试结果。

3. 44K蓝牙音频输出(44K Bluetooth Audio Only)

蓝牙在目前已是各种行动装置不可或缺的规格之一,档案传输以及即时音频串流都是经常被应用的方向。由于透过蓝牙音频传输等于利用蓝牙发送器(Bluetooth transmitter)进行输出的动作,因此这个测试情境就是在观察蓝牙传输会不会对音质产生影响,总共有五个测试评量项目。

从表四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受测品C在前面两个测试情境中表现不甚突出,但在透过蓝牙传输时,反而是在所有受测品中表现最佳、最无失真影响的装置,由此便可归纳出受测品C所选用的蓝牙发送器在音频处理的能力上较其他受测产品来的优秀。从上述的例子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任何一个零组件的选用都有可能大大影响到最终的产品品质功能,因此透过完善的前期验证测试与比对,选择出最合适的零组件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表四 44K蓝牙音频输出测试结果。

4. 44K音频及影像输出(44K Audio Video)

除了单纯的音频播放外,影片的播放也是常见于平板装置的应用中,因此这个测试情境就是在观察产品同时处理影音频号时,本机DAC/ AMP的音质表现能力,共有六个测试评量项目。在与第一个测试情境(44K音频输出)比较后可以发现到,加上了影像档的播放后,受测品A出现了串音变大的现象,受测品E则产生较多的谐波失真,相较之下受测品B与D则是不论是否加入影像档播放,都能维持相同的音质表现,因此可以得知在实际的影音娱乐享受(同时播放音频与影像)上,这两台产品能提供较稳定的声音效果。


表五 44K影像及音频输出测试结果。[next]

5. 音量控制(Volume Control)

除了前述的几个测试情境外,另外一个必须注意的便是音量大小的控制,由于过大的音量会造成对使用者听觉上的损害,因此设计这个测试情境的重点就在观察受测产品的各个可能声音来源是否能输出较接近的音量大小。试想,当使用者原本正在观看网路串流影片,突然转而聆听本机中存放的音乐时,音量若是突然变大许多,极有可能会造成使用者听觉上的不适,长此以往严重者更可能造成对听力的危害。因此,厂商在设计上,便应注意到对不同声音来源的音量大小控制。

在这个测试情境中我们便列出四种可能声音来源,来量测所产生的输出音量,并进一步比较这四种来源间音量的差距,差距越小代表越不会对使用者产生音量差异的冲击。根据表六可以看出,以受测品C的音量差距为最小,仅有30.3mV,受测品在播放44K本机音频档与播放Youtube内容时差距最大,达到104 mV,这样的差距就有可能对使用者在音源切换时造成聆听时的不舒适。


表六 音量强度控制测试结果。

追求好用、好看也”好听”的平板装置

从前述的测试结果可以观察到,我们这次选择的六台平板装置出现的音质状况各不相同,像是有的受测品在本机DAC就产生明显失真,有的则是在透过蓝牙传输时影响音质,有的是因为软体设计重采样而导致音质降低、有的则在播放影片档时失真变大,也有在处理不同音源时音量差异过大而影响使用者感受。

这些状况背后的原因各有不同,有可能是由于硬体的选择不适当,像是DSP(数位讯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AC(数位类比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线缆、或其他主动、被动元件或扩大线路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软体面的问题,像是前面提到的Android系统原始设计会对48K音源进行重采样所造成的问题,而厂商未能注意并加以修正;此外,装置软硬体间的整合不当,也会造成使用者感受上的极大差异。这些所有潜在的问题风险,都需要靠多样化的测试情境设计,并经过反复的测试验证,才能找出问题所在、进而改善并提升品质。

百佳泰多年来在专业测试领域不断钻研,专精于各种不同产品项目的客制化测试与验证分析,也积极将研究方向拓展到更多更新的技术领域,以平板装置这项晚近才推出的新式产品为例,百佳泰便积极投入研发,目前已能提供从软体到硬体的全面性整合验证。本文仅以”音质”这项常被一般大众忽略的重要功能为例,点出在目前市场上平板装置所会出现的音质问题,希冀能作为相关厂商在开发时的一个参考指标,不论是媒体平板或是PC型平板,相信音质表现都是影响产品在多媒体效能的重要环节,而也唯有持续推动这项产品的技术进步、成熟,才能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更方便的产品。

备注:本文所呈现的测试结果,其评分标准涉及百佳泰所开发研究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