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时间:12-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盒程序设计
数据采集盒中以C8051F320单片机为核心,该器件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MCU,具有以下特性:(1)高速、流水结构的8051兼容的微控制器内核(可达25 MI/s);(2)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系统调试接口(片内);(3)通用串行总线(USB)功能控制器,有8个灵活的端点管道、集成收发器以及1 KB FIFO RAM;(4)真正10位200 ks/s的17通道单端/差分A/D转换器,带模拟多路器;(5)硬件实现的SMBus/I2C、增强型UART和增强型SPI串行接口。
采集参数分析与确定:(1)心电能量主要分布在0.05~100 Hz之间,根据采样定理可知A/D转换器的采样频率应大于200 Hz。综合考虑A/D转换器采样速度高和低功耗,将其采样率设置为2000Hz;(2)由于A/D转换器每次采样时问并不相等,所以采用TIME2定时器触发每个采样周期;(3)为提高传输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以及达到低功耗的要求,将NRF24L01设置为数据块传输模式,每采样32个点发起一次无线数据传输;(4)C8051 F320中的SPI口设置为4线主方式,NRF24L01的SPI为从方式。这样不仅满足实时采样要求,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和能源。图4为数据采集盒软件流程。

3.2 PC监护终端软件设计
3.2.1 C8051F320固件程序
单片机与NRF24L01间通过SPI接口交换数据,USB设置为块状传输模式与PC机进行数据通信。为和数据采集盒相兼容,仍将每32个数据打成一个数据包,也可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其流程图与数据采集盒类似。

3.2.2 PC机软件设计
PC机软件采用VC++6.0编写。VC++6.0中集成MFC开发环境,该环境提供丰富的接口函数同时透明化程度较高,界面编写灵活且方便,同时大部分硬件开发商都提供标准的C++接口函数供客户使用,DLL也是VC++的便捷之处,它是基于Windows程序设计的一种装置。其中USB通信接口的控制部分通过调用SIXUSB.DLL动态连接库实现;显示部分调用:MFC提供的库函数如Lineto()、Moveto()等,数据存储采用数据流的方式存储;调用SetTimer(1,0,NULL)每1 ms产生1次时钟中断消息,便于及时更新数据显示。由于USB模式设置为块状数据传输模式,所以PC机读取速度要大于数据采集盒采集速度才能保证数据包不丢失,故每次预读128字节,然后判断真实读到的数据量,将其放到数据存放地址以供显示。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4 联机调试及数据记录
4.1 数据采集盒的调试
在心电信号输入端加10 mV、70 Hz的正弦波信号,将程控放大部分增益设置为1,观察A/D转换器输入端波形,调节手动放大器上的可调电阻,使整个电路的增益为200倍,这样在A/D转换器处信号幅值应为1 V;将示波器设置为直流模式,调整抬高电平电路至信号的中心线位于1.5 V左右。这样整个数据采集盒调试完毕,打开PC机端软件,将程控放大增益设为1,在显示屏上应能看到正弦波信号。
4.2 数据记录
一次性心电电极同定位置:在左右肋骨下靠近胳膊处分别贴一个,在腹部右侧贴一个。将 HOLTER导联线连接到电极上,并将另一端插到数据采集盒上,打开电源后,测试者便可做一些基本活动。此时打开PC机端HeartECG软件,先手动选择程控放大倍数,使心电信号处于屏幕中央,也可以选择自动模式,这样软件会根据算法自动调节放大倍数便于心电信号的观测。实测数据如图6所示,其中图左是放大500倍波形,图右是放大1 000倍波形。

5 结束语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强的抑制基线漂移能力、低功耗、操作简单和支持多个病人同时监护等特点。在空旷环境下,测试者可在50 m范围内活动,室内可穿过1面水泥墙。因全部采用SMT封装,数据采集盒尺寸仅为5 cm×6 cm,佩戴方便,是一款廉价实用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