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分析基于μC/OS-II的嵌入式构件系统设计

分析基于μC/OS-II的嵌入式构件系统设计

时间:01-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用程序。用户无需关心底层的硬件结构,直接使用用户接口层提供的基本操作函数,即可编程实现自己需要的功能。

分层的结构设计保持了顶层与低层很好的一致性,实现了横向分离;同时,原型的引用使得各层间的连接更为紧密,纵向相连,从而得到集成度更高、更可靠的系统。

3 嵌入式构件系统的实现

3.1 键盘构件系统的实现

嵌入式构件从本质上来说,大部分的工作就是对输入/输出部分进行处理。其构件主要有键盘、前向通道的处理(如A/D处理)、后向通道的处理(如D/A处理)、USB控制、网络控制、液晶显示等。输入/输出软件的代码占据了整个操作系统的相当部分,对嵌入式操作系统来说,这部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键盘更是嵌入式应用程序最常用的器件,因此本文以键盘为例,依据上述体系结构构建了键盘应用模型,配置实现了键盘功能。

图2为键盘构件系统分层体系结构。每层左边显示的“棒棒糖”形状表示层的接口,接口是一组可以从外部访问的类和对象。虚线箭头表示的是依赖关系,每层都依赖于其下一层的包,且构件与构件之间也存在着依赖关系。上层调用位于下层具体一些的层次中的服务,这种单向依赖使得可以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使用相同的服务,而无需考虑服务的实现方式。

另外,图2中的宽箭头表明了数据的传递方向,数据在硬件抽象层取得后,逐级向上层传递,经过层层处理、转换,最终到达应用层,被用户程序所用。而此处,数据的传输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原型的形成过程,即最终实现了一键盘响应处理任务。

3.2 构件生成集成环境的实现

基于构件系统体系结构,本文拟开发了一构件生成集成环境,如图3所示。该环境可以实现构件系统的自配置、自拼接、源代码自生成,结构清晰,使用简便。随后在该集成环境上,配置键盘构件系统,自动生成源代码,并在博创ARM300实验平台上实现了键盘响应,很好地验证了此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本文扩展了通用软件构件的概念,提出了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构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嵌入式软件6层体系结构,采用了分层的结构设计,实现了横向分离,而“原型”的引用使得各层纵向相连。此体系结构不仅实现了软硬件分离,同时也实现了功能的分离,有利于实现稳定性好的嵌入式系统。最后,本文在键盘应用实例中验证了其可行性。随着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发展,以及基于构件的软件设计方法自身的不断完善,基于构件的软件设计方法必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