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系统芯片设计与静态时序分析
4 设计实例与实验结果
我们以复杂度较高的电子系统——MPEG编码芯片系统为对象进行研究。图2是它的结构,其内部包含两个不同性质的可编程ASIP:高层为一个可编程性RISC核(结构见图3),除了协调各部分的操作之外,该核主要完成变长编码的算法任务;低层为一个高吞吐量的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核,该核主要用于运动估计、离散余弦变换和量化等细粒度的算法任务。此外,编码器内部还有专门的DMA(Direct Memory Access)控制器,用于管理片上存储器和片外存储器单元的数据交换。在此,着重研究该系统芯片上嵌入式RISC核的结构设计及EDA工具上的实现和静态时序分析。
研究表明,该RISC核在50MHz时钟频率下,就可以完成MPEG-2的变长编码任务。
我们采用EUROPRACTICE的0.35μm CMOS低功耗库MTC45000系列,在Ultra SUN工作站上,引入Cadence的Floorplanning工具对版图进行整体规划,Synopsys Synthesis工具进行逻辑综合。按照图1的设计流程进行设计,其中运用Synopsys的PrimeTime对全芯片的门级静态时序进行了分析,完成了SOC设计的静态时序校验。
综合优化结果表明,该RISC核的电路规模为5500门左右(16个通用寄存器),动态功耗为20mW,时钟频率为73MHz,该RISC核完全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表1给出了运用Synopsys的PrimeTime工具对关键路径的静态时序分析形成的报告(建立时间的验证)。结果表明该路径满足要求。需要指出的是,静态时序分析技术是一种穷尽分析方法,它提取整个电路的所有时序路径,限于篇幅,本文不再一一说明和罗列。
5 结束语
本文强调了片上系统芯片设计过程中必须在前端设计的同时考虑后端布图对时序的影响,并运用一个新的、全芯片的、门级静态时序分析工具支持片上系统设计,避免了由于芯片设计没有完全地被验证而导致了硅芯片失效的现象。实例设计表明,该设计方法能提高片上系统芯片设计中时序设计的准确性,提高验证效率,从而大大加快设计的收敛性。
- 基于Linux的SoPC应用系统设计(04-23)
- 片上系统(SOC)的设计流程及其集成开发环境(10-01)
- 基于32位RISC架构的SoC系统设计与验证(11-08)
- 利用FPGA现小型声纳的片上系统集成(06-06)
- IP核互连策略及规范(06-06)
- Cortex-M3可编程片上系统原理及应用(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