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出台难解困 国内RFID产业遭资本冷遇
时间:07-19
来源:
点击:
下一页:市场:培育不够 易生垄断
市场:培育不够 易生垄断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在国内各个细分行业基本上都有相应的RFID企业,比如汽车、火车、医疗、图书馆、军械设备管理、烟草、酒、门禁等,但是没有特别强大的企业,即缺乏像远望谷这样闻名的企业。几乎没有细分市场的霸主,市场集中度较低。
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抱怨,政府习惯于扶持大企业的研发,但是从目前的结果看,某些大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这个行业很容易形成壁垒,某个企业一旦在某个行业打开局面,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即使再好,也难以突入,比如远望谷在铁路RFID市场的垄断。作为铁路行业RFID市场的垄断者和整个行业的龙头企业,2007年,远望谷实现营业利润54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77%。
另外一家RFID企业北京标准信源科技公司的总裁徐基仁向本报记者介绍,该公司历时15年在发展一种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的技术,将RFID技术应用于所谓"电子车牌"的车辆信息化管理,能实现对驾驶员和汽车的双重识别和管理,可以广泛用于公安、交通、保险和环保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经在宁波开始试点,成功后将逐步向全国推广。一旦推广顺利,意味着实现了对全国这一市场的垄断。
天津易雷电子标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国则表示,政策引导作用很大,但缺乏系统性。目前行业里壁垒严重,有些企业一旦先入且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形成良好关系,其他同类企业就基本丧失机会。"国家不能只扶持大企业,应该对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关键在于抓市场培育。"
由于国内市场培育不够,不少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销往国外为主。崔建国明确表示其产品是与美国人合作生产的,将来供给美国市场。另外一家从事监狱犯人跟踪识别系统、车辆跟踪和枪支跟踪管理的超高频RFID公司也表示,由于国内政策原因,其产品无销路,目前以销往国外为主。
技术:外强我弱 缺少专利
在RFID技术方面,特别是在核心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上明显呈现外强我弱的态势。欧阳宇坦率表示,国内做超高频柔性标签的企业不超过五家,做超高频读写器的企业有二三十家左右,但是,完全拥有自主技术,且核心的高频模块和控制模块完全由自己生产的,不超过五家。目前数得出来的品牌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的。"实际上我们的人才不少,不少海归想在国内做这些事(芯片研发和生产),确实是苦于资金的困扰。"
据其介绍,在电子标签芯片生产上,国内一般企业干不了,因为动辄就是几百个亿的投资,国内没几家企业有这样的资本实力。而芯片与天线结合的技术,我们也做不了,往往需要从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进口设备。生产工艺也有一定差距,包括封装设备。
"特别是在控制模块部分,即编解码的模块,用于数据解析和发送,国内企业能做自己产品的没有几家,大多是从国外买来,自己组装。在读写器价格上,国外好一点的要两三万块。如果国内能掌握核心模块技术,就能自己生产,价格能降到2000块左右。"欧阳宇说,"目前外企占据强大的优势,一提起芯片,大家会想到德州仪器、飞利浦、UPM等国外巨头,但是国外公司产品的价格相当昂贵。可以说,两年之内中国企业不占领市场,我们的市场就会丧失殆尽。"
谢颖则认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自己的芯片,目前在技术成熟度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大多数读写设备、标签要采购国外芯片。但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国外企业对我国国情和人际关系不了解,我们企业可以自己做适合细分行业应用的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
在国外企业的专利权阴影下,国内企业难免动辄得咎,甚至屡屡被国外大公司指称抄袭外方专利技术。深圳先施科技总工程师倪荣生认为,在全国的众多的RFID企业中,各种代理或外企分支机构和系统集成与应用系统开发企业占到近90%,真正从事RFID的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不到10%,这是中国RFID产业最薄弱的环节。
易观国际分析师夏雨指出,RFID从行业来看,分为芯片制造、封装、应用三个阶段,芯片制造在中国是弱项,我们所做的主要集中在应用阶段。
而在崔建国看来,我国目前的应用较低级,系统集成商水平差,应用技术差。在美国,系统商和客户共同研发,流程由客户提出,这样能够做到完全贴近客户的实际需要。
下一页:成本:居高不下 难上批量
成本:居高不下 难上批量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标签成本问题是影响RFID技术推广的重大因素之一。欧阳宇认为,能否推广的重要原因在于成本能不能降下来。"两块钱一个贴在茅台酒上没问题,贴在牛奶上、烟上就有问题了,成本降不下来,规模化应用有问题。"
不过,谢颖却有不同的看法,"国外企业的芯片利润并非最厚,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批量,实现百万级的进口自然能实现成本下降和标签价格下降。从总体上核算,标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所以是值得的。"
远望谷总经理陈长安表示,要降低电子标签的成本,可以从电子标签的结构上拆分一下。对于无源电子标签来说,主要就是标签芯片、将标签芯片直接封装到印刷天线上的Flip Chip工艺及标签天线的制作成本。应用需求还会对电子标签提出一些附加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比如温湿度、使用寿命、抗辐射及老化,以及其他诸如防拆、防盗等要求。这些附加要求往往会大大增加电子标签的成本。可以说,应用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当一种需求达到稳定状态后,产品经过上批量,才可能实现性能稳定和价格便宜。
对于行业应用,易观国际在其发布的季度报告中则建议,零售行业应用RFID应该与条码技术相结合--在托盘和包装箱上使用RFID标签,以实现大量商品的快速进出库及库存管理;在单品上使用条形码,以满足销售的需求。随着标签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应用环境的逐步完善,RFID在我国零售业中应用将逐步增加。我国零售业应该把握时机,在供应链上使用RFID,在商品销售上使用条码技术,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
市场:培育不够 易生垄断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在国内各个细分行业基本上都有相应的RFID企业,比如汽车、火车、医疗、图书馆、军械设备管理、烟草、酒、门禁等,但是没有特别强大的企业,即缺乏像远望谷这样闻名的企业。几乎没有细分市场的霸主,市场集中度较低。
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向本报记者抱怨,政府习惯于扶持大企业的研发,但是从目前的结果看,某些大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品。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这个行业很容易形成壁垒,某个企业一旦在某个行业打开局面,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即使再好,也难以突入,比如远望谷在铁路RFID市场的垄断。作为铁路行业RFID市场的垄断者和整个行业的龙头企业,2007年,远望谷实现营业利润54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77%。
另外一家RFID企业北京标准信源科技公司的总裁徐基仁向本报记者介绍,该公司历时15年在发展一种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的技术,将RFID技术应用于所谓"电子车牌"的车辆信息化管理,能实现对驾驶员和汽车的双重识别和管理,可以广泛用于公安、交通、保险和环保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目前已经在宁波开始试点,成功后将逐步向全国推广。一旦推广顺利,意味着实现了对全国这一市场的垄断。
天津易雷电子标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建国则表示,政策引导作用很大,但缺乏系统性。目前行业里壁垒严重,有些企业一旦先入且与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形成良好关系,其他同类企业就基本丧失机会。"国家不能只扶持大企业,应该对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关键在于抓市场培育。"
由于国内市场培育不够,不少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销往国外为主。崔建国明确表示其产品是与美国人合作生产的,将来供给美国市场。另外一家从事监狱犯人跟踪识别系统、车辆跟踪和枪支跟踪管理的超高频RFID公司也表示,由于国内政策原因,其产品无销路,目前以销往国外为主。
技术:外强我弱 缺少专利
在RFID技术方面,特别是在核心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上明显呈现外强我弱的态势。欧阳宇坦率表示,国内做超高频柔性标签的企业不超过五家,做超高频读写器的企业有二三十家左右,但是,完全拥有自主技术,且核心的高频模块和控制模块完全由自己生产的,不超过五家。目前数得出来的品牌绝大部分都是国外的。"实际上我们的人才不少,不少海归想在国内做这些事(芯片研发和生产),确实是苦于资金的困扰。"
据其介绍,在电子标签芯片生产上,国内一般企业干不了,因为动辄就是几百个亿的投资,国内没几家企业有这样的资本实力。而芯片与天线结合的技术,我们也做不了,往往需要从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进口设备。生产工艺也有一定差距,包括封装设备。
"特别是在控制模块部分,即编解码的模块,用于数据解析和发送,国内企业能做自己产品的没有几家,大多是从国外买来,自己组装。在读写器价格上,国外好一点的要两三万块。如果国内能掌握核心模块技术,就能自己生产,价格能降到2000块左右。"欧阳宇说,"目前外企占据强大的优势,一提起芯片,大家会想到德州仪器、飞利浦、UPM等国外巨头,但是国外公司产品的价格相当昂贵。可以说,两年之内中国企业不占领市场,我们的市场就会丧失殆尽。"
谢颖则认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自己的芯片,目前在技术成熟度上与国外仍有很大差距,大多数读写设备、标签要采购国外芯片。但国内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国外企业对我国国情和人际关系不了解,我们企业可以自己做适合细分行业应用的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
在国外企业的专利权阴影下,国内企业难免动辄得咎,甚至屡屡被国外大公司指称抄袭外方专利技术。深圳先施科技总工程师倪荣生认为,在全国的众多的RFID企业中,各种代理或外企分支机构和系统集成与应用系统开发企业占到近90%,真正从事RFID的核心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不到10%,这是中国RFID产业最薄弱的环节。
易观国际分析师夏雨指出,RFID从行业来看,分为芯片制造、封装、应用三个阶段,芯片制造在中国是弱项,我们所做的主要集中在应用阶段。
而在崔建国看来,我国目前的应用较低级,系统集成商水平差,应用技术差。在美国,系统商和客户共同研发,流程由客户提出,这样能够做到完全贴近客户的实际需要。
下一页:成本:居高不下 难上批量
成本:居高不下 难上批量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标签成本问题是影响RFID技术推广的重大因素之一。欧阳宇认为,能否推广的重要原因在于成本能不能降下来。"两块钱一个贴在茅台酒上没问题,贴在牛奶上、烟上就有问题了,成本降不下来,规模化应用有问题。"
不过,谢颖却有不同的看法,"国外企业的芯片利润并非最厚,关键在于能否实现批量,实现百万级的进口自然能实现成本下降和标签价格下降。从总体上核算,标签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所以是值得的。"
远望谷总经理陈长安表示,要降低电子标签的成本,可以从电子标签的结构上拆分一下。对于无源电子标签来说,主要就是标签芯片、将标签芯片直接封装到印刷天线上的Flip Chip工艺及标签天线的制作成本。应用需求还会对电子标签提出一些附加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比如温湿度、使用寿命、抗辐射及老化,以及其他诸如防拆、防盗等要求。这些附加要求往往会大大增加电子标签的成本。可以说,应用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当一种需求达到稳定状态后,产品经过上批量,才可能实现性能稳定和价格便宜。
对于行业应用,易观国际在其发布的季度报告中则建议,零售行业应用RFID应该与条码技术相结合--在托盘和包装箱上使用RFID标签,以实现大量商品的快速进出库及库存管理;在单品上使用条形码,以满足销售的需求。随着标签价格逐渐下降,行业应用环境的逐步完善,RFID在我国零售业中应用将逐步增加。我国零售业应该把握时机,在供应链上使用RFID,在商品销售上使用条码技术,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
RFID 相关文章:
- 我国将继续推动RFID国家标准的研制(09-01)
- ISO发布供应链应用全新RFID标准(02-23)
- 广东RFID标准有望出炉(02-23)
- 我国制定集装箱-RFID货运标签系统国际标准(01-03)
- 新UHF频谱适用于RFID和短距离设备(04-29)
- 我国首个RFID国标发布(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