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单端正激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单端正激双向DC/DC变换器

时间:03-2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向DC/DC变换器方案。该变换器采用单端正激变换电路为主电路,C8051F020单片机为控制器,应用同步整流技术和全数字控制,使得整个设计具有电路简洁、转换效率高、控制简单、工作可靠、可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等特点。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构成,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PSPICE仿真以及样机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变换器;单端正激;同步整流;数字控制

1 引言
在航空电源系统、电动汽车等车载电源、舰载电源、蓄电池储能等应用场合,两侧都是直流电压或直流有源负载,其中输入端接直流母线,输出端接储能装置(蓄电池)比较常见。此时为了实现充、放电,能量必须能够双向流动,因此就需要双向DC/DC变换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双向DC/DC变换器的应用场合正在逐步扩大,特别适用于需要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的场合。作为DC/DC变换器的一种新形式,双向DC/DC变换器在工业应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现今开关电源发展的趋势是低电压、大电流,这使得在次级整流电路中选用同步整流技术成为一种高效、低损耗的方法。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主要考虑主电路拓扑选择和控制方式选择。在此介绍了一种由单端正激变换电路作主电路、C8051F020单片机作控制器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设计过程。该变换器应用同步整流技术,采用全数字控制,使得整个设计具有电路简洁、转换效率高、控制简单、工作可靠、可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等特点。通过PSPICE仿真及样机的测试,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此变换器可用于各类电池的充、放电及直流电源的核心部分。

2 主电路拓扑
目前,应用较多的双向DC/DC变换器拓扑结构存在电路复杂、能量传输过程环节较多、变换器效率低、开关管电压难以抑制等缺点。单端正激变换器的电路较简单,是中、小功率电源中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图1为所提出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

系统由变压器T及其磁复位电路、主开关管V1、整流管V2和续流管V3、输出滤波电感L、电容C等部分组成。与同等功率等级的常见双向DC/DC变换器相比,该拓扑具有结构简洁、系统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控制方法简单等特点,在工业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
2.1 正向工作过程分析
图2为变换器正向工作电流连续时的主要波形。其工作过程分为4个阶段。

阶段1[0,t1] V1和V2导通。t=0时,V1导通,电源电压Ui加在初级绕组N1上,即uN1=Ui,故铁心磁化,铁心磁通φ增长,即;N1dφ/dt =Ui。在此开关模态中,φ增长量为:
△φ(+)=UiDyTs/N1 (1)
变压器的励磁电流iM从零开始线性增加,且iM=Uit/Lm,Lm为初级绕组的励磁电感。则次级绕组N2上电压为:
uN2=N2Ui/N1=Ui/K12 (2)
式中:K12为初、次级绕组的匝比,K12=N1/N2。
此时V2导通,V3截止,滤波电感电流iL线性增加,这与Buck变换器中开关管导通时一样,只是电压为Ui/K12,且:diL/dt=(Ui/K12-Ui)/L。
阶段2[t1,t2] V1处于关断状态。t1时刻,关断V1,初、次级绕组中无电流流过,此时变压器通过复位绕组进行磁复位,iM从复位绕组N3经过VD4回馈到输入电源。则复位绕组的电压uN3=-Ui。这样,初、次级绕组上的电压分别为:uN1=-K13Ui,uN2=-K23Ui。K13为初级绕组与N3的匝比,K13=N1/N3;K23为次级绕组与N3的匝比,K23=N2/N3。此时,V2,V3关断,iL通过VD3续流。
阶段3[t2,t3] V1仍处于关断状态,V3导通,使得导通损耗大为降低,iL继续经过V3续流,此阶段将持续到V3被触发关断时结束。
阶段4[t3,t4] V3关断,但其体二极管仍导通,该体二极管续流,所有绕组中均没有电流,其电压均为零。此阶段直至V1被触发导通时结束。至此,主电路的一个工作周期结束。
2.2 反向工作过程分析
电路反向工作时的工作过程与Boost电路基本一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主要工作波形如图3所示,此时V1不动作。

阶段1[0,t1] V3导通,V2关断,蓄电池放电,电流流过L,iL线性增加,直到t1时刻,iL达到最大值,电能以磁能形式储存在L中。在V3导通期间,iL的增量为:

阶段2[t1,t2] V3关断,V2导通。L将其中磁能转化为电能,与蓄电池一起向输入侧放电,iL线性衰减,直到t2时刻,iL到达最小值。在V3截止期间,iL的减小量为:


3 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结构与主要硬件设计
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一个由功率元件组成的功率主回路、控制回路和驱动电路等,见图4。

在此考虑到外接输入信号可能对驱动电路造成短路的问题,采用集成电路驱动形式,选用IR2110芯片。由于输出电流不能直接被单片机获得,需要通过设计电流检测电路来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