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隐身吸波涂料的分类和应用
2014年12月19日下午,最新一架编号2015的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首飞成功。这与2013号歼-20首飞成功相距不到一月。据悉,中国目前已曝光6架歼-20,而2014年一年时间内,从2011号到2015号(2014号尚未公开亮相),4架歼-20成功首飞,说明歼-20项目进展顺利,而2015号歼-20的出现将进一步加快歼-20服役的脚步。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歼-20成为继美国的F-22、俄罗斯的T-50之后的又一个隐形战机家族成员,隐身涂料也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里所说的隐身并不是科幻作品中的"隐身",而是军事术语中指控制目标的可观测性或控制目标特征信号的技巧和技术的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隐身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隐身技术是为了减少飞行器的雷达、红外线、光电、目视等观测特征而在设计中采用的专门技术,采用隐身技术是为了飞行器在突防时不易被敌方探测器发现,从而增强攻击的突然性,提高飞机的生存力和作战效能。
目前,最具挑战性的隐身技术是隐身涂料的开发与应用。隐身涂料作为一种最方便、最经济、极强适应性的隐身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军事装备上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美、英、俄、法等军事强国纷纷投入巨资加大隐身涂料的开发力度。显而易见,隐身涂料的发展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领域的进步,而且关系到国防力量的巩固,现阶段存在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隐身涂料是固定涂覆在武器系统结构上的隐身材料,按其功能可分为雷达隐身涂料、红外隐身涂料、可见光隐身涂料、激光隐身涂料、声纳隐身涂料和多功能隐身涂料。隐身涂层要求具有:较宽温度的化学稳定性;较好的频带特性;面密度小,重量轻;粘结强度高,耐一定的温度和不同环境变化。
雷达隐身涂料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碰到金属材料时易感应生成同频电磁流并建立电磁场,向雷达二次辐射能量。雷达隐身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设计和吸波材料两个方面。在材料隐身设计中,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让入射波能够最大限度地进入材料内部而不被表面反射;二是如何让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能够迅速地被材料吸收衰减。雷达隐身涂料就要最大限度地消除被雷达勘测到的可能性。目前,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的吸波涂料比较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
铁氧体吸波涂料
包括镍锌铁氧体、锰锌铁氧体、锂锌铁氧体、锂钛铁氧体和钡系铁氧体等,是发展最早、应用最广的涂料品种。由于强烈的铁磁共振吸收和磁导率的频散效率,铁氧体吸收材料具有吸收强、频带宽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隐身领域,如美国的SR-1高空侦察机上就使用了铁氧体吸波涂层。近年来,研究的铁氧体主要有六角晶系铁氧体和尖晶石型铁氧体。
羰基铁吸波涂料
羰基铁吸波涂料是一种典型的磁损耗型吸波涂料,具有吸收能力强、应用方便等特点。但是由于羰基铁吸收剂存在密度大,在涂料中体积占空比一般都大于40%,因此,导致这种吸波涂料仍存在面密度大的缺点。耐腐蚀多晶羰基铁纤维吸波涂料已在F/A-18E/F和A/F-117X飞机上使用。
陶瓷吸波涂料
这类吸波剂具有比铁氧体、复合金属粉末等吸收剂密度低、吸波性能较好、可有效地减轻红外辐射信号的特点。其中碳化硅是制作多波段吸波涂料的主要成分,有可能实现轻质、薄层、宽频带和多波段,很有应用发展前景。
超细金属粉末吸波涂料
细化金属超细粉末能使其组成粒子的原子数目大大减少,磁、电、光等物理性能发生质的变化,磁损耗较大。用这种吸收剂制成的吸波涂料可以通过调节粉末的粒径、含量和混合比例等来调节吸波涂料的电磁参数,以使其达到较为理想的吸波效果。
纳米吸波涂料
目前纳米材料作为隐身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易于实现高吸收、涂层薄、重量轻、吸收频带宽、红外微波吸收兼容等要求,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高性能、多功能材料。据报道,美国研制的"超黑粉"纳米吸波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达99%;美国研制的宽频微波吸波涂层材料是由胶黏剂和纳米级微粉填料构成% 这类多层结构具有很好的磁导率和红外辐射率,对50MHz~50GHz的电磁波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
纳米材料是物理学上的理想黑体,纳米氧化锌粉、羰基铁粉、镍粉、铁氧体粉以及铁、镍合金粉等都是优良的电磁波吸收材料,不仅能吸收雷达波,而且能很好地吸收可见光和红外线,用此配制的吸波涂料和结构吸波材料,可以显著改善飞机、坦克、舰艇、导弹、鱼雷等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将是今后隐身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等离子体吸波涂料
等离子体吸波涂料是将放射性物质涂覆在目标上,使目标表面附近的局部空间电离,形成等离子体来吸收电磁波的能量。此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改变装备的结构
- 宽频轻质吸波涂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06-05)
- 吸波涂料用于腔体的RCS减缩的计算方法研究(01-03)
- 高温吸波材料研究现状(09-25)
- 吸波材料简介(04-28)
- 隐身巡航导弹采用的主要隐身技术分析(12-26)
- 用于EMI/RF吸波材料性能比较(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