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芯片可输出100A电流”,本田技研公开SiC制BJT最新成果
本田技术研究所在2009年12月17~18日举行的"第18届SiC及宽禁带半导体研讨会"上,公开了目前正与日本新电元工业共同研发的SiC制 BJT(双极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的开发情况。本田技研等公司的目标是面向车载用途增大BJT的电流。此次就50A产品和100A产品发表了演讲。该BJT首次公开是在2008年9月举行的"7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Silicon Carbide and Related Materials(ECSCRM)"上。
该公司开发的BJT的特点是具备较高的电流放大率。电流放大率越高,越能以较小的电流来开关BJT,从而实现BJT控制电路的小型化。该公司表示,虽然BJT具有导通电阻小的优点,但由于是电流控制型,因此一直存在BJT控制电路尺寸太大的问题。
50A产品的芯片尺寸为0.54cm2,有效区域为0.25cm2。室温下电流放大率为145,250℃时为50。耐压1100V,导通电阻为1.7mΩcm2(室温下)。
另一方面,100A产品的芯片尺寸为0.79×0.73cm2,有效区域为 0.5cm2。室温下电流放大率为135,250℃时为72。耐压1200V,室温下导通电阻为3.5mΩcm2,250℃ 时为6.6mΩcm2。
另外,本田技研还使用试制的BJT,制作了DC-DC转换器电路。据介绍,在15kHz频率下进行开关时,与使用Si制IGBT相比,电力损失可降低至1/4左右。由此预计,开关频率可提高至6倍以上,达到90kHz。
耐热性方面,Si制BJT会在150℃高温下发生热击穿现象,而SiC制BJT虽泄露电流有所增加,但并未发生热击穿现象。另外,该公司还在此次演讲时介绍了通电劣化测试结果。据介绍,具体结果为,向SiC制BJT芯片通入4A的集电极电流(电流密度为100A/cm2)时,虽然通电后约100小时后多少会出现一些劣化现象,但100小时之后趋于稳定,并已确认可正常工作1000小时。本田技研认为,100小时之内的劣化现象是由存在于外延层的名为"基底面转移"的结晶缺陷造成的。
- 量子点光子相干物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01-15)
- 我国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研究获突破(01-18)
- 半导体所在低发散角光子晶体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03-12)
- 物理所等发现与“122”铁基超导体同结构新型稀磁半导体(02-26)
- 物理所低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结构与热电特性研究取得进展(02-16)
- 半导体所低温LT-GaAs材料成功应用于制备太赫兹天线(03-10)